香港是一個很奇特的地方,尤其在兒童教育方面。很多人在孩子非常年幼的時候(即是還未到一歲時)就已經安排他們上「學前學習班」。真奇怪的名字啊,「學前學習班」即是說要比在學習之前更早學習,令大夫想起「吃飯前吃飯班」,非常有趣。
我不是德國人,但聽說德國有法例在孩子上小學前是禁止過早要孩子上讀書識字的「學前學習班」的,也聽過有朋友說,雖然他沒有聽過相關法例,但這不重要,因為在德國,根本沒有幼稚園會教孩子讀書寫字,家長也不會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幼稚園,所謂「學前學習班」,在德國就更加沒市場了。況且幼兒(尤其在一歲之前)抵抗力偏弱,尤其在流感橫行、病毒肆虐的年代,真是要認真考慮有沒有需要上所謂的「學前學習班」。
香港的教育是充滿競爭性的,大夫看到有一批家長同時安排子女上幼稚園上午及下午班,意思即是在一間幼稚園上完上午班後,可能匆匆在公園吃個麵包,然後匆匆穿上另外一間幼稚園的校服去下午班,整整一天上幼稚園課。從醫學角度看,年幼子女需要多些休息和睡眠,因為身體在睡眠時會分泌生長激素,亦幫助腦部發育,沒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再上多三、四課課堂也可能是徒勞無功。大夫很記得當我的孩子上幼稚園時,校長千叮萬囑叫我們即使不上她的幼稚園,也切勿讓孩子同時上幼稚園上午及下午班,因為這對孩子太辛苦了,亦不健康。大夫也有聽說,由於近年競爭激烈,有朋友需要幫孩子同時報十間幼稚園入學試,真的難為了家長及孩子啊。
大夫記得一個故事,在森林的爬樹比賽中,紅衫魚永遠都輸。終於有一次紅衫魚改變策略,參加渡海泳比賽,終於拿了冠軍。這故事說明,大家必須要認清孩子的強項,幫助他們尋找一個理想而適合的環境讓孩子發揮所長,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就是家長的挑戰。寫完這篇文,已是深夜,靜望着已熟睡的孩子,祝願她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林煒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