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調時光】老香港人的奶茶味

【藍調時光】老香港人的奶茶味

網上看到一位移民英國的香港人,上載了幾張剛買下的茶包圖片,正在群組裏跟人發表了自己點滴泡茶練兵的心得,到底如何調製又怎個份量,例如兩個茶包用多少湯匙煉奶,還要擺好陣勢從半空傾注合適水量,等待一分鐘後「趁熱飲」,才會攪拌出原味港式奶茶。就是那種企圖複製的原味,只有真正的香港人才有可能精確感受得到。這種祭祀回憶的儀式看得我雙眼也酸起來了。散溢着濃濃奶茶香氣卻又無聲息地在心頭流淌的鹹味混起了時刻發癢的鄉愁,纏綿不捨。

小時候常有看到那些用紗布做的茶袋,大牌檔最風光的時代,檔主手中飛旋着的茶袋,需要拿揑得宜的茶葉,如何撞插式與滾水煉奶水乳交融,方箇談得上技藝命脈所在。香港人九代單傳的絲襪奶茶秘技不會給一流的調酒師比下去。

■香港人九代單傳的絲襪奶茶秘技不會給一流的調酒師比下去。

很久以前石硤尾耀東街就有處奶茶多士排檔,檔口前面安放着看似長條形的木凳物體,的確是兩呎多的木凳仔,依傍在檔口邊陲,而且邊緣部位早已發霉得像偷泣過的四個枕頭角,幾乎經不起再多一次打擊。奇怪是木凳仔並不是堂堂正正站立,而是架空在另一板格上面,追問究竟,老闆眼神瞬間靈魂出竅般自信滿滿跟我說起老香港故事。原來那是他保存的60年代古物。當年大明星如謝賢、嘉玲的房車就泊路邊,近乎蹲坐在長凳上的方式呷杯奶茶鴛鴦,吃件塗得比多士更厚的油醬多,一個花生醬大鐵罐裏有許多原粒花生,甜津津的偷閒雅致香港人都懂。

8、90年代聽見飄泊到海外的香港人,不時被笑話牽腸掛肚就是那幾粒鮮蝦雲吞,燙手蒸籠燒賣,港產茶室的炸雞髀紅豆冰和番茄牛肉飯,這份溫熱的情念細水長流。真正大牌檔奶茶已是極其稀有,早年港式奶茶更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成長記憶裏,幾乎是相當重要的街頭文化。聊天論事討生意,開張摺凳,坐下來聚個頭,凡事好好說,茶喝完再趕路。

雖說不過是大千世界微小一杯港式奶茶,有些場景有種人心,物是情非。想那麼品一口奶茶,在枯秋深夜,卻一夜蒼老。

撰文:陳海琪

本欄逢周四刊出

藍調時光

廣播人。寫作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一直相信:只有逆風而行,才知道飛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