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共享概念大行其道,「共居」生活亦成年輕一輩嚮往的居住模式。早年不少共居品牌駐港,惟受疫情重創下,經營者正掙扎求存。本報直擊多個連鎖及獨立共居空間,租金劈價最多達五成。市場人士表示,共居賣點是認識新朋友、共建「陌生人的家庭」,但現時社會抗疫意識爆燈,共居需求減少,只能以劈價作唯一出路。
記者以顧客身份參觀尖沙嘴海防大廈單位,該址鄰近港鐵站,原用作民宿,惟老闆透露疫情下各國封關,遊客銳減,以往每個床位每晚租金200元,相當於每月租金6,000元,而現時月租大減58%至2,500元,即每晚83元。老闆又無奈稱,現時市況下,惟有由Hostel(民宿)轉型做提供給香港人的共居空間。
「我哋以前不嬲做Backpackers(背包客)生意,全部外國人,但現時變咗做Local(本地客)生意。」該共居在海防大廈分別租下三個單位,每個單位提供約20個床位,住客可隨意走訪各單位使用公共設施。單位實用面積1,000方呎,租金包含差餉地租、管理費及水電。現場所見共居的上下架床位已滿八成,租客以年輕人為主;單位設有公共休閒空間、公共浴室等,部份床位亦提供書枱。
除了獨立共居空間,近年亦有多個共居品牌進駐香港,其中標榜共居的服務式住宅活託邦(Oootopia)旗下項目租金最高。品牌旗下有三個項目,分別位於啟德、大角嘴及香港大學站。記者曾參觀座落於香港大學站的共居項目,其裝修風格走高檔路線,設計以木色為主調,予人「家」的感覺。新住客獲送贈迎新禮品,各單位設有獨立廁所、書桌及電視,廚房則需共用;另設公共休憩空間,供住客交流;每星期亦有清潔服務。房間類型分為四種,當時短租(一至兩個月)價錢分別由17,800至23,200元不等。不過疫情後該項目亦減價近四成,最平單位由17,800元下調39%,至10,800元。
疫情殺到,減價成共居單位唯一出路。中原測量師行租務管理部助理經理廖立嘉表示,共居空間當初以吸引外國專才、有經濟能力的年輕人為主,但現時疫情下,旅遊業停滯,「冇外國遊客就冇需求」。加上共居空間賣點是溝通、廚廁共用等,「大家都驚同人接觸,所以對共居空間需求進一步減少」。
廖立嘉透露,仍有共居經營者傾向與業主洽談長租約,甚至趁機入市,「喺現時市況休養生息下買多幾個單位,希望未來疫情放緩,甚至有疫苗後,旅遊措施放寬,同時降低經營成本,再吸引租客」。而現時不少共居單位減價以維持營運,目標租客是附近上班人士,「叫做頂一頂,捱埋佢;共居經營者都未想完全退出市場,現時業主提供畀共居經營者嘅租金減幅亦達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