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人自擾】到底愛佢定係害佢 - 莊逸希

【融人自擾】到底愛佢定係害佢 - 莊逸希

早前在一個財經報紙網站上看到U仔一個平面廣告:「我們還能為孩子做甚麼?」

目標很簡單,家長就是想把所有前路都給孩子鋪平坦。學業到興趣班,就業甚至買樓;家長都在想他們如何能生養死葬。所以才有那些9個月大就開始的幼兒教育,用超聲波片去申請playgroup,衍生到面試特訓班,再因為疫情而興起的面試短片剪輯生意。在資本市場,教育已經變成了商人的戰場。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一切都人之常情。但是這一切的準備,是否真的在幫助小朋友?還是為了滿足家長的不安全感?心知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達成不了的成就?更重要的是,過去二十年正確的東西,真的是真理嗎?二十年後一定管用嗎?你今天幫他買樓,會不會是為他帶來三十年的負資產樓債?

我記起9月頭前輩們的小朋友入讀「聖喇拔」的時候,把全身穿整齊校服的兒女相片上載上社交網站,彷彿已經贏得人生。你今天幫她報的那間名校,二十年之後還是不是名校?他今天上沒興趣的興趣班,明天真的還有用嗎?那些你和我都花過不少光陰的奧數和珠心算班,你還記得多少?

曾經不知多少人希望成為下一個畢菲特,直至到他也在拋售航空股票;希望成為下一個李嘉誠,直至到他被自己的汕頭大學摒棄。現在可能越來越多人希望成為下一個馬斯克,我相信他小時候也沒想過成為下一個甚麼甚麼。成功,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方法,如果在追逐錯誤的模板,只會事倍功半。

當供滙控(005)已經不是傳統智慧,你都已經改變投資策略放棄了舊經濟換成新經濟,為甚麼還要強迫下一代追逐過時的所謂名校,甚至成功目標?

莊逸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