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星島》起底無人理

《大公》《星島》起底無人理

【本報訊】透過車輛登記資料追查新聞人物或佐證報道是傳媒常用的身份核實工具,翻查資料,多間親建制媒體亦經常透過車輛登記查冊作調查,當中包括《大公報》和《星島日報》,惟從未被追究。有民間監察組織批評,警方選擇性執法,針對揭露7.21警隊醜聞的港台記者,將法律當成工具打壓新聞工作者之嫌。

中聯辦旗下《大公報》去年10月24日及11月25日刊出題為《靈車接走暴徒 黑衣人送別》及《出「黑車」 縱暴派抹黑鄧家彪》及等報道,文中表明以查閱車輛登記資料獲得目標車輛的車主個人資料,並將資料在文中公開。今年8月16日,該報又刊出一篇題為《大公報記者昨遭神秘私家車跟蹤》的報道,撰文者聲稱外出工作時被私家車尾隨跟蹤,遂查閱該車車牌,並在文章中公開車主姓名等個人資料。

民權組織促警一視同仁

星島新聞集團旗下報章,兩篇今年8月8月及9月18日刊登、題為《警長擎槍拘毒品餐車三男》(星島日報)及《鐵騎撞泥頭車 騎士捲車底亡》(頭條日報)的報道,亦有查閱車輛登記資料。

民權觀察成員王浩賢指出,記者因公眾利益查閱車牌資料,為確保新聞自由,政府不應施加阻撓。警方執法必須一視同仁,「係咪有直接動機,將法律當成工具打壓,而唔係單純執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