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屋邨單位變成恍如「俄羅斯方塊」遊戲裏的四格骨牌,超現實的畫面令人看得大呼過癮,香港攝影師Tommy Fung為其作品配上文字對白,「如果香港房屋問題是一個遊戲,最後我們會贏還是輸呢?」
俄羅斯方塊(Tetris)在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喜歡打機的Tommy兒時也曾玩過這款遊戲,這啟發他將彩虹邨單位創作成「屋邨方塊」,是他為最新展覽創作的作品。「俄羅斯方塊的骨牌會隨着遊戲難度跌得越來越快,一不小心就很容易game over,究竟如何解決房屋問題、贏得遊戲,值得大家去商量、思考。」在這個不能掌握主導權的遊戲裏,任憑你如何節衣縮食,也不能輕易獲得理想的「單位骨牌」。
香港房屋問題嚴重,但土地不足是否就是唯一說辭?其實,香港並非沒有地方起屋,早在兩年前,他已以一幅「摘去棕地、然後種出大廈」及「獅子山頂建豪宅」的作品回應問題。「新界明明有723公頃棕地可以納入發展,解決房屋問題,但政府偏偏一意孤行,硬是要發展郊野公園邊陲。」話音未落,又到「明日大嶼」,「政府總是一味說填海,我覺得很荒謬,其實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大可善用棕地。」
Tommy兒時住在狹窄的公共屋邨,九歲時移民委內瑞拉。長大後從事商業攝影,由於近年當地民不聊生,2016年回流香港。「在那邊的房屋大很多,回到香港覺得有很大對比,但並不感到很意外。」俗話說,室雅何須大,對他而言,有床睡覺、有張工作枱已足夠,奈何這種平凡的想法,對許多人來說仍是奢求。一般公屋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是5.4年,露宿者人數早已突破逾千人,如何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他以黑色幽默回應,將香港的房屋建造成樓高幾百層的住宅,問題或許可迎刃而解。
有逾半世紀歷史的彩虹邨,繽紛的外牆顏色吸引不少人慕名前來打卡,但生活在裏面的人,與很多港人一樣,面臨居住空間不足的問題。他將五顏六色的大廈外牆無限複製並縮小,變成越細越暗的劏房,居住空間越來越細,直指香港的劏房問題嚴重。另一幅華富邨的作品,他同樣以改圖的手法將屋邨變成無限輪迴的畫面,隱喻輪候公屋的時間之久,看不到盡頭。他將作品做成立體的3D裝置,一層層的畫面令照片的觀感更強烈,表面上越是美麗,更顯得背後的真相越荒謬。
Tommy的照片並非一味搞笑,作品背後都有深層意思,藉此喚起大家關注、討論各種社會議題。早於2013年,身在南美的他曾創作講述空氣污染問題的作品《瓶中香港》(Hong Kong in Bottle),隱喻港人被困在一個充滿煙霧的玻璃樽,作品還入選WYNG大師攝影獎。2017年初,他成立「SurrealHK」,儘管呈現手法不一樣,但以攝影關注社會議題的想法早已埋下。
三年多以來,他創作逾三百多幅作品,題材涵蓋衣食住行,今年疫情期間的搶口罩、防疫、全民檢測等事件,也給他源源不絕的靈感,創作成天馬行空或詼諧幽默的畫面。想當初,很多人接觸他的作品都會直言是改圖、假圖,現在他的IG有九萬多followers,大家也慢慢接受這種創作風格。「改圖只是一種表達方式,是用另一種角度看事情,我覺得大家更應該留心背後所傳達的訊息,而非單純討論相片的真假。」
日期:即日至11月8日
時間:12-7pm
地點: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上環新街13A號)
顯影
IG:photogstory
是個關注影像及攝影師故事的平台,採訪香港及國際攝影師之餘,也會從日常生活入手,重溫經典照片背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