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內閣出航與安倍負資產(甘粕代三)

菅內閣出航與安倍負資產(甘粕代三)

2020年日本臨時國會跟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同一天(10月26日)開幕。菅義偉首相做了首次「所信表明」(施政報告)演講,列出手機通話費打六折、開設政府lT廳等政策,但沒有亮點,反映地方政客的界限,不是國家級而是地方級政策。

「所信表明」之後,各黨提出質詢,包括日本學術會議人事案。菅義偉則只重複「菅話法」,總是對提問答覆指問題不妥當、有事不可說明等冷漠反應。但參眾兩院預算委已開,在野黨以更尖銳態度來攻擊菅義偉。輿論七成認為菅義偉說明不足,支持率下跌的趨勢不會停止。本欄上周指出菅義偉將在明年1月初解散眾議院,他支持率越下跌解散國會機率越高。將近500位眾議員由於籌備大選就沒法享受年底年初長假。

年金撐股市惠不及民生

國會開幕之際,《朝日新聞》獨家報道前首相安倍晉三負政治遺產的新聞。它跟東京商工Research與日生基礎研究所一起調查,東京證交所首次上市公司大約八成的1,830家擁有國家資金股東,比四年前翻一番。日本股票市場已變成「官製大市場」。

安倍第二任內閣出爐時打出了安倍經濟學,其三支大箭是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能喚起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其中花公款來控制股價屬於第一優先。安倍內閣擴大了年金積立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對股票投資比例而施壓給日本銀行多投資股票,這樣就包裝了東京股市。

這兩者投資給日經平均、TOPICS等指標性金融商品,故投資屬於間接性,他們名字不出現在股東名單,但據共同調查,兩者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公司在東京證交所首次上市的2,166家佔1,830家,持股10%以上的630家。持股比率最多的26.6%。至今年3月的會計年度末GPIF擁有日股36兆日圓、持有日本銀行31兆日圓之多,總共67兆日圓,佔東京證交所時價總值550兆日圓之12%!

這到底意味着甚麼?股價本來是反映經濟力量的指標,但東京證交所已不是。GPIF是日本所有老百姓月月寄存的民脂民膏,故之前投資給風險小的債券,但安倍擴大了風險大的股票投資。股市一暴落,民脂民膏會大減或丟失老年生活的保證。可說安倍動員民脂民膏包裝了安倍經濟學之成功。但日本年輕人已不看好自己年金的將來,已不少人不繳年金積立金。

但閻魔大王不閉眼,另一悲慘經濟指標又出了爐。有先進國俱樂部別稱的經濟協力開發機構公佈了各國經濟指標,日本的人均GDP終於落後至韓國之後。2018年人均GDP韓國為42,135美元,日本卻為41,505美元。就職者人均GDP是勞動生產率,這指標也逆轉,韓國為81,071美元,日本卻為76,189美元。1970年開始統計以來,日本首次落後於韓國。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取代了美國,成了環球第一,1995年創紀錄是美國的1.5倍,現在只在美國之六成以下。日本花了20多年的時間落到OECD平均以下,早已被意大利超過。

這主因還是安倍經濟學之失敗,至少可說安倍經濟學加速了日本經濟沒落。日本人均GDP與勞動生產率在安倍執政下都下跌。安倍經濟學為了提高物價與薪水大幅放寬了金融,市場上充滿沒地可去的投資與投機基金。但日企由於看不到更好的明天而不加薪或投資設備,只存在銀行。故薪水與物價一點都沒提高而大量流入到一個終點站即股票市場。

韓國1997年國家破產而被國際貨幣基金(IMF)管理。沒有一個日本人想到日本會被一度破產的國家超過。這非常不受歡迎之經濟指標會加壞日本人對中韓情緒。2010年日本GDP被中國超過,那時日本人像阿Q一樣地安慰自己,中國有14億人口,一人平均還差得遠。那這次被人口一半之韓國超過,已沒話可安慰。

菅內閣宗旨是繼承安倍路線,其中最重量級政策無疑是安倍經濟學。那麼一定要負責與還清巨大債務。又傳學術會議人事案也是安倍卸任前自己決定,沒法否定學術會議人事案是動搖民主的重要事。那跟日本經濟比哪一個重要?誰也知!但目前國會被學術會議染上清一色,沒一個黨,議員也不準備清算安倍經濟學的功過。這是做騷優先,惡名不如無名。古代日本聖德太子首次致國書給隋煬帝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但隋煬帝沒有大發雷霆。當代煬帝如收到菅義偉國書,也根本不會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