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雨(化名)去年11月於理大圍城期間,被警方以暴動罪拘捕。異地戀未婚夫憂慮控罪終將分隔兩人,要求提前婚期。面對理想與愛情,她曾陷入兩難,「對我嚟講點都係一種自私,只係對關係定係呢個地方,所以兩種對我都係痛苦」。但隨警方再度起訴理大示威者,她決定趁自由身趕赴外地與愛人成婚。修例風波後期衍生了「加速主義」這個迷思,形容中共政權的反應加速了異見者的顛覆行動,結果連同抗爭者的人生步伐也同樣加速。
警方於各區示威活動中拘捕逾萬人,當中有5,543名被捕者的案件仍在調查中。小雨是其中之一。去年11月,小雨於理大以暴動罪被捕後,她少了遊行示威。然而,她的恐懼有增無減,每當電話響起,她總擔心是警方、律師通知她被正式起訴。「待告」是介乎被捕後與檢控前的狀態,「好多嘢都唔確定,好似只可以focus在當下,永遠唔知下一步係點」。
直至9月,警方重新拘捕理大圍城25名「踢保」示威者,小雨決定「加速」——與異地戀未婚夫結婚。小雨兩年前於外地旅遊時,認識年紀相若的現任男友。異地緣份來得不易,尤其對方是她的初戀。過去兩年,倆口子總是輪流飛往對方所在地,以維繫戀情。直至去年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男友向她求婚,兩人原訂待事業穩定後便成婚。當時小雨已投身反修例運動,她仍會在硝煙間向遠方的未婚夫「報平安」。直至理大圍城當日,未婚夫首次與身在理大的她失聯。當網絡再次接通,小雨已被警方以暴動罪拘捕。
小雨獲釋後,未婚夫建議她離港提前婚禮。對方憂慮一旦她被控以「暴動」罪成,身在外地的自己定必無法常赴港探監。「男朋友覺得佢未必捱到,嗰一刻你真係要諗,究竟要犧牲關係定理想?」她理解戀人的不安,因為她早視對方為終身伴侶,不願就此失去與對方的未來。「我係為咗同佢嘅未來而走。」
不過,對小雨而言,去與留本身就是條兩難抉擇題。畢竟去年她曾為了香港走上街頭,她說去年經歷的一切讓她發現香港值得愛的人與事。「成日諗呢個地方點算,自己再為唔到呢個地方做啲咩」。她心底知道去或留於她是種痛苦,「去或留點都係一種自私,只係對段關係定係呢個地方」。
為愛情離港,小雨要放棄的不只香港,還有家人。小雨自小備受家族成員溺愛,每逢過節,家人總愛齊齊整整做節。即使她已經大學畢業,當一家人出門,父母至今仍習慣拖着小雨逛街。加上全家均為基督徒,家人重視婚姻,一直期望愛女能在教堂舉行婚禮。在家人、教友與牧師的祝福下,與伴侶成婚亦是小雨的夢想。如今小雨遠走異地成婚,父母因疫情無法親眼她的婚禮,這是小雨和父母間永遠的遺憾。
已離港的小雨歸期未定,無法向友人告別同樣叫她內疚。因為她明白倖存者絕不比流亡的人來得輕鬆,「點解俾人拉嗰個唔係我?嗰種倖存者感覺,因為我未俾人拉都有呢種感覺」。她相信自己的朋友將同受煎熬,尤其她並非朋友圈內首名因抗爭而離港的人。她還記得當大學同學流亡時,她和朋友無法與對方告別之痛,「大家都好崩潰,啊,原來咁樣就唔知幾時先見到」。萬料不到,數月後,離港的人由友人換成自己,而她同樣無法與他人好好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