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明年1月31日將開放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居留簽證的申請,但武肺疫情反覆,英國再度封城,嚴重打擊當地經濟,求職勢必成為移英港人一大難題。30歲的香港人Michael Lam與女朋友去年9月底到達倫敦,以工作假期簽證(T5 Working Holiday Visa)入境。他曾寄出多封求職信無回音,又在到埗個多月後因意外手指骨折,無業加上傷患,最終下定決心報讀理髮師課程自我增值,由零開始學做barber(理髮師),最終獲barbershop聘用。
在香港從事活動策劃與展覽行業六年的Michael,女朋友是一名秘書。兩年前覺得在香港做打工仔,對於建立家庭、買樓等主流人生任務感到無力,於是決定到外國工作假期,「我以自我增值為大前提,計劃提升英語能力,擴展國際視野,也希望藉此感受外國生活,尋找人生更多可能性。」
出發到倫敦前,Michael計劃首年以街頭賣唱作為收入來源,同時擴大社交網絡。他亦有想過若音樂事業有進展,第二年亦會繼續循這方面發展,否則便尋找展覽相關工作。「但出發前,香港開始進入黑暗時代,我對香港的前景感到無力,開始想在兩年內找到能於英國定居的機會。」因此,他由純粹感受生活,變成尋找展覽業相關工作為優先,希望在兩年內爭取T2工作簽證(Tier 2 General Work Visa)。可惜抵達倫敦後發出的求職信音訊全無;十月開始入冬,雨下不停,街頭賣唱亦成為泡影。
他本打算「騎牛搵馬」,找餐飲或零售行業,先累積工作經驗,可惜十月底又因為意外,手指被門縫夾斷,接受了小手術。當時手術後右手不能接觸液體,因此他改變計劃,決定先尋找課程進修,期望當地學歷有助求職。「我在網上偶然發現倫敦有barbering(理髮)學校,我本來對理髮有一定興趣,修畢三個月課程,就能取得NVQ Level 3 Diploma in Barbering的證書,相等於香港高級文憑資格。」他亦考慮到以barber為職業申請技術移民其他國家如加拿大較有優勢,因此儘管儲蓄有限,亦決定報讀課程。
為期三個月的進修課程去年十二月正式開始,課程的學費及工具開支約六千英鎊(約六萬零二百港元)。班上同學由十八歲到四十歲不等,來自五湖四海;上學時間由周一至周五,每日有四至六個客戶到學校給同學練習。「我是班上唯一的亞洲人,但對於文化差異,我一直保持開放態度,主動溝通,從中了解到更多倫敦本土文化。」畢業前兩星期,Michael開始透過Instagram、求職網indeed等聯絡不同barbershop,或walk-in查詢,慶幸得到數次試工機會,最終成功受聘於列治文(Richmond)的一間barbershop。
Michael工作的店舖內只有兩位barber在英國出生,分別是印度裔和希臘裔,另外四位則分別來自黎巴嫩,波蘭和羅馬尼亞。因為大家來自不同國家,亦常交流不同國家的文化及語言。「我在理髮學校接受當地工作模式的教育,在工作上我並無感到任何負面對待,也不算吃力。」Michael曾於數間barbershop面試,發覺不同類型的老闆有不同工作模式,他建議計劃做barber的人可以多去不同類型的店舖面試,從中感受一下自己想走那種風格。
英國barber或hairdresser受薪模式跟香港大同小異,分為打工或自僱。打工一般有日薪制,或基本底薪加佣金;自僱則是與理髮店平分(五五分賬)或租一張凳做生意(rent the chair)為主。Michael指出,自僱的好處是多勞多得,但無客則無收入。「服務有平有貴,做一個最少可能只分到六鎊(約六十港元),最多則有約二十五鎊(約二百五十港元)。」英國三月底進入封城狀態,由於Michael屬於自僱形式,從三月底到七月前整季零收入;直至七月初解封開始上班,人流並無保證,最少試過一日做三個客人,最多則有十三個。
英國早前宣佈將再度封城一個月,Michael指目前即使倫敦本土人,尋找工作都有一定困難,但他仍計劃於來年一月申請BNO簽證,嘗試在英國定居。他建議計劃移居英國的香港人保持開放及正面心態,有助減低壓力。「移居英國後,生活雖然沒有香港那麼精采,但現在變得更有規律,更簡單。假如計劃前往英國,必須衡量自己能力。英國交通費及出外用餐費用比香港貴很多,但懂得自己煮食就會比較慳錢。」Michael最後寄語港人,最重要保持開放態度,不停尋找新事物,擴闊自己眼界。
撰文:洪慧冰
採訪、攝影:英.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