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有不少內容很難不引起外界擔憂和疑慮,尤其是與之前的基本國策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出乎觀察家意料。
首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徹底消失,頗為符合國安法出籠後,中央對港已撕破臉皮,毋須再遮遮掩掩的極左政策。而相對於四中全會公報,今年終於為2035年目標定了調。大家應該記得習近平提出「兩個一百年」,即2021年建黨百年和2049年建政百年政治任務,不過五年光景,本來建政百年才是遠景目標。年前兩會忽然殺出個2035年中期目標,今年又將之視為遠景目標。加上那個被美國炮轟、已由明轉暗的「中國製造2025」,玩弄的年份之多之快,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
第一個百年即中共建黨百年明年就到了,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但在內憂外患夾攻下,這張成績表除了可能閱兵外,似乎沒有甚麼亮點。至於第二個百年,習近平取消了國家主席終身制,也沒有甚麼機會看得到,這不符合當朝好大喜功的性格。「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大概為了投其所好,才拋出2035年這個時間節點。現在看來連這個中期目標也等得不耐煩,要大大加速,讓領袖可以觸得及,看得到,所以才有將之變成遠景目標的說法。那麼,近期目標是甚麼呢?這就更有意思了。
這不期然令人想起60年前「五年超英,十五年趕美」的大躍進、大折騰。中南海把原本2049年追上美國的目標壓縮14年,由現在開始正好用15年趕上美國,不知是否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但看看這兩年中美貿易戰下亂象叢生,似不能完全視作巧合。例如瞎搞惡搞的芯片熱,與大躍進時期全民大煉鋼如出一轍。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自然會受到現實懲罰。
與此相關,更值得咀嚼的另一個近期目標是,五中全會新鮮公佈的第三個一百年,亦即「在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的奮鬥目標」。注意今年消失無蹤的2049年,本來是軍民共同追趕美國的長遠戰略目標。但現在2035年成了中央遠期目標後,軍民突然分家冒出了建軍百年的近期目標,今後會否有第三個一百年的說法?不過,2027年比2035年又要提前八年實現,理據為何不得而知,但有理由擔心這是中國特色的先軍政治。
注意五中全會公報12項重大舉措的第11項,其實就是習近平的「大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而按照新修訂的《國防法》中,新增發動戰爭的條件:「發展利益受到威脅」,中共即可開戰。如是觀之,綜合分析2027年與2035年的關係,就意味着中國徹底拋棄韜光養晦的和平國策,這對亞太及世界和平並非福音,也等於擂響了兩岸最後一戰的戰鼓。11月1日是中美在北韓雲山首次交戰70周年,「恰逢」「2027強軍夢」此時推出,未知美國朝野上下有何感想?
黃東
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