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處方含類固醇藥膏 中醫被捕

涉處方含類固醇藥膏 中醫被捕

【本報訊】衞生署呼籲曾向駐診於新界沙田大圍村第一街4號C2地下的註冊中醫馬維邦求診的市民,應注意其處方的四款藥膏,政府化驗後發現涉事藥膏含有未標示的西藥成份,包括「丙酸氯倍他索」、「克霉唑」和「苯海拉明」,可引致嚴重副作用,例如庫欣氏症候群,即出現圓臉及肌肉萎縮等病徵。警方昨拘捕一名75歲男子,指控他涉嫌無牌製造藥劑製品、非法管有第一部毒藥及未經註冊藥劑製品。

誤用可致肌肉萎縮

署方指早前根據醫院管理局呈報一宗懷疑中毒個案,突擊搜查上述註冊中醫的處所,並撿獲一批藥膏,昨日接獲政府化驗所的化驗結果顯示,從上述中醫的處所撿取的四個藥膏樣本,含有未標示的西藥成份包括丙酸氯倍他索、克霉唑和苯海拉明。

丙酸氯倍他索屬皮質類固醇,為第一部毒藥及處方藥物,用於治療炎症,不當使用皮質類固醇可引致嚴重副作用,例如庫欣氏症候群,即出現圓臉及肌肉萎縮等病徵;克霉唑亦屬第一部毒藥,常用於治療皮膚受真菌感染的藥物,外用可引致皮膚搔癢、刺激性及過敏反應等副作用;苯海拉明屬鎮靜抗組胺藥,可用於緩解過敏性症狀,如皮膚瘙癢。

警方昨拘捕一名75歲男子,涉嫌無牌製造藥劑製品、非法管有第一部毒藥及未經註冊藥劑製品,調查仍在進行中,衞生署設立熱線2961 8949供曾使用上述中醫處方藥膏的市民查詢,熱線今起於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運作。

署方呼籲曾獲上述中醫處方藥膏的市民,如有不適或懷疑,應盡快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市民亦可在辦公時間內,將藥物送交九龍觀塘巧明街100號Landmark East友邦九龍大樓16樓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銷毀。

根據《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138章),無牌製造藥劑製品、非法管有第一部毒藥及未經註冊藥劑製品均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每項最高罰則為罰款100,000元及監禁兩年,署方會待調查工作完成後,就檢控事宜徵詢律政司的意見,亦會將個案轉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以考慮是否需要採取紀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