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堂過渡屋月內全數入伙

樂善堂過渡屋月內全數入伙

【本報訊】九龍樂善堂早前將樂善堂小學改建成過渡性房屋「樂屋」,最後一批合資格家庭本月陸續入伙。有住戶原本居於面積不足80呎的鐵皮屋,入伙「樂屋」後,居住空間擴展逾三倍,笑稱「終於能一家三口坐在一起食餐安樂飯」。至於宋皇臺道「組裝合成社會房屋計劃」亦將於明年第二季完工,讓基層家庭入伙。

項目為全港首個「改建校舍作過渡性社會房屋計劃」,提供51個兩人至五人家庭單位,當中包括兩個無障礙單位。項目8月26日獲屋宇署批出入伙紙後,第一階段合資格家庭已於8至9月入伙,其餘則於本月陸續入伙,租期不少於兩年。

為善用資源,「樂屋」會利用原校舍的書櫃、圖書、長椅等,建立「共享圖書閣」和「休憩空間」,同時翻新操場及儲物室作家庭支援服務間,定期舉辦家庭及親子支援活動。

單親媽媽黃女士早於9月已遷進「樂屋」,她因患有長期病患,主要靠兒子工作維持生計,生活捉襟見肘,一家三口原本只能瑟縮於面積不足80呎的鐵皮屋,現正就讀中學的女兒更需要在床上做功課。黃氏一家現搬到「樂屋」,居住空間比之前擴大逾三倍,不但減輕租金壓力,更改善了子女的休息及學習環境,笑稱「終於能一家三口坐在一起食餐安樂飯」。

從事旅遊業的伍先生一家三口原居於面積約100呎的唐樓劏房,每月租金連雜費佔收入逾40%,自己更因疫情頓失生計,猶幸能有安居之所。

宋皇臺道項目料明年次季完工

樂善堂另一組裝合成社會房屋計劃「宋皇臺道與土瓜灣道交界項目」已開始地基工程,料明年第二季完工。樂善堂亦已申請位於彩虹彩興路土地,將宋皇臺道項目拆卸後的組合屋搬到該處重新使用。有關建議書已獲批,將啟動地區諮詢等程序,預計2023年完成以銜接宋皇臺道項目。至於與會德豐之大埔社會房屋項目亦在前期評估階段。

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期望政府充份運用閒置土地和建築物,提供更多社會房屋,亦冀盡快向立法會申請增撥資源,在短期內達至興建15,000個過渡性社會房屋單位的目標。

■四至五人家庭單位有小客廳。

■樂善堂小學改建而成的過渡性房屋「樂屋」,最後一批合資格家庭本月陸續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