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警一年內兩度大規模拘捕在立法會會議上抗爭的民主派議員,以警權、司法權霸凌立法權,是對民主派議員的羞辱、對議會的羞辱,也是對支持議員延任的香港人的羞辱。林鄭月娥上京叩頭之前,如此羞辱民主派議員,無非是想一箭三鵰,討好北京、繼續分化民主派支持者、為DQ民主派議員鋪路。
去年11月9日,港警拘捕朱凱廸、陳志全、梁耀忠、范國威、林卓廷、區諾軒、郭家麒等七人,指他們涉嫌在去年5月11日審議修訂《逃犯條例》的法案委員會會議上,妨礙議員開會,觸犯立法會《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第19條。法庭在今年1月、8月兩度押後審訊,分別是因為需要等候上訴庭、終審法院對梁國雄被控違反《特權條例》案作出裁決。
但在終審法院未有裁決前,港警再度以類似罪名,就今年5月8日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混亂事件,拘捕胡志偉、尹兆堅、黃碧雲、陳志全、朱凱廸、張超雄、許智峯七人,不只是對立法權的霸凌,也是對終審法院、司法權的藐視。林鄭昨日在法律周開幕禮致辭時聲稱,市民無論持甚麼政治立場,都應尊重司法人員及法庭裁決。明明是政府的政治檢控把法庭、法官擺上枱,這何異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港警選擇在林鄭訪京前夕再度大規模拘捕民主派議員,其意圖之一不排除是為林鄭遮羞、討好北京。林鄭原定10月14日發表《施政報告》,因與習近平南下出席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慶典撞期而押後,原定10月底訪京,又與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撞期而押後,如此接連出洋相,顯然是京官根本眼中沒有林鄭,林鄭班子中也沒有人及早提醒她。林鄭上京前,為宣示對北京的忠心,為宣示可以掌控立法會、可以完成北京將交託的任務,打壓民主派議員,就成為其優先選項。
而中共喉舌對港警大肆拘捕民主派議員的反應,顯示中共港共秋後算帳,旨在恐嚇延任的民主派議員不再搞議會抗爭。中共在港喉舌報章的社評明言,中央及特區政府早前決定現任議員延任一年,包括幾個被DQ參選資格的議員,是「希望反對派議員改弦易轍」,「與政府合力推進抗疫、通關、恢復經濟等工作」,「但反對派議員繼續拉布攬炒,辜負市民期待」。
可見,民主派議員是因為「辜負」中共港共的期待而受打壓,但支持或反對延任的爭議並沒有因此平息,反而有人認為留任議員是自取其辱,連支持他們留任的市民也受辱,要求民主派議員總辭的聲浪再起。民主陣營內的爭議,何異於讓中共港共一遂其分化目的。
原本是保護議員權利的《特權條例》變成打壓議員的工具,連張超雄喊口號都被檢控,顯示議會抗爭已被逼入牆角。這固然顯示議會路線難有作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面對明日大嶼撥款、在大灣區設立港人投票站等,更不能沒有民主派議員在議會發聲,留任議員的抗爭是不得不為、不能放棄。
「巧合」的是,被拘捕的胡志偉等七人預定周四提堂,而當日立法會可能審議譴責許智峯議案。如果五名被捕民主派現任議員分身不暇,就有可能令親共議員偷襲成功,通過譴責議案,令許智峯被褫奪議員資格。
退一步說,就算民主派周四可以成功押後表決譴責許智峯,或要求法庭押後聆訊,但眾多民主派議員官司纏身,必然要消耗大量時間與精力,影響監察政府及議事論政。何況,面對中共港共的政治檢控和輸打贏要、面對司法機構受打壓,立法會議員被定罪的風險越來越高,港警肆無忌憚地拘捕議員,何異於為DQ議員鋪路。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