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彌明認為從造勢大會看,特朗普支持者反應非常之好,「好多車龍都好支持佢(特朗普)」,但她亦同意不能單憑這個現象,就肯定特朗普可以勝出,事實上,袁也承認「𠵱家拜登贏面都係大少少」,因民調雖未必準確,但不能否認拜登在一些搖擺州分的民調領先,再加上可能有選民不公開表態反特朗普,「可能去到要投拜登而要vote trump out嘅人為數都唔少」。但她直言選舉未到最後一刻仍有變數,「會唔會最後一日阿Trump有壓倒性勝利,真係好難講,始終多個搖擺州分兩人支持度太近」。
許楨相信民調,認為拜登勝選機會會輕微提高,當中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美國研究機構今次作出針對性調整,因為比較技術性,香港市民未必會掌握到;二是特朗普支持者比較集中中老年的白人家庭,但今次無論投票意欲或取向,與上屆比較都有一些改變。相反,眼前美國經濟形勢,無論街頭狀況或就業情況,「令傳統民主黨支持者,包括有色人種與非白人家庭,或一啲中高收入階層透過郵遞方式投票,他們嘅投票意欲亦比較強」,所以此消彼長情況下,特朗普未必能取回上屆的票源。
吳強始終認為拜登會勝選,特朗普會輸,「在中國內地的自由知識分子當中,像我一樣堅定的認為「川普(特朗普)必敗、拜登必贏」的知識分子其實也是鳳毛麟角,多少反映了過去川普這四年來這種治理的失敗,造成中美關係緊張,包括香港問題在內,然後讓中美雙方領導人都從中獲益,加強自己權力,美國的民主也走到最低點」。他認為現在到了撥亂反正的時刻,拜登勝出可把美國民主扳回到正軌上,從此來展開一個新的民主上維存正義的反制,形容是「世界的轉折點到來了」。
盧峯相信拜登贏面較大,其一是經濟問題,因美國選民一向考慮經濟及內政情況決定投票意向,「譬如1980年列根成功挑戰當時嘅總統卡特,佢打出嘅口號就係『你有冇過得比四年前好?』,當時美國處於經濟衰退,結果(列根)大勝對手,今次情況都有啲類似」,盧峯認為疫情打擊下,美國經濟惡劣,「對好多選民咁講,對Donald Trump個支持度係有好大影響」。另一是特朗普四年前當選一個重要原因是「新鮮感」,「大家唔知道呢個『奇人』有乜招數可以令美國再強大,願意畀個機會佢;四年後佢(特朗普)嘅施政評價大家可以自己判斷,嗰種新鮮感肯定消退咗」。再加上拜登較希拉莉不惹人討厭,「或者用個粗俗嘅講法係『人畜無害』,變成吸引到啲游離中間選民」,此消彼長下令他覺得拜登贏面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