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聚放寬 食肆生意回升九成

限聚放寬 食肆生意回升九成

【本報訊】政府日前放寬食肆及酒吧每枱人數上限及延長營業至凌晨2時。多名餐飲業界代表指出,措施放寬後營業額明顯增加,甚至回復至疫情前水平,惟有業內人士認為市民是依據疫情緩和決定外出,呼籲政府多推行積極防疫措施,而非限制經營。

黃傑龍籲政府積極防疫

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昨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時表示,放寬限制後生意顯著復蘇,回復至疫情前八至九成。咖啡店董事劉偉恒指過去周末生意額回復至疫情前水平。林瑞華表示,第三波疫情主因是政府對出入境人士檢疫不力,重申與飲食業關係不大,惟政府每次均向餐廳「開刀」。

優質旅遊服務協會主席黃傑龍亦指,市民「醒目咗,唔使靠專家」,他們根據確診數字決定是否出街,直言飲食業生意不是受措施影響,而是受疫情影響,呼籲政府多推行積極防疫措施,而非限制經營。

對於食環署為餐飲業訂立「執枱專員」防疫指引,林瑞華表示贊成任何減低感染風險的防疫措施,惟批評指引沒有考慮中小企人手不足問題,指小餐廳樓面人數不多,反問「係咪要廚房員工出嚟幫手執」,並稱防疫措施均會增加成本,在經營仍受限制下難以補足損失。黃傑龍則稱,業界對指引有誤解,他解釋指引列明員工可在傳菜及執枱之間用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代替,稱「執枱專員」只是「詞彙」,最重要有防疫意識。

有觀眾致電反映,有食肆侍應帶着同一對手套執枱及傳菜,認為侍應必須有衞生意識配合,否則指引「冇意義」。劉偉恒贊同若不清潔或替換手套會更不衞生,他又提到斟水會接觸到不同客人的杯,以及抹枱布消毒次數不足等情況,亦有可能增加感染風險,認為政府應加強教育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