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很快便到正日。一般情況下,競逐連任的在位總統通常都較佔上風。二戰後,只有三位爭取連任的總統選舉失利。但直到這一刻,各項主要民調都顯示拜登支持度領前。此刻當然不能否定特朗普仍有勝望,但他面對這困境,自然也有其原因。四年前他爆冷勝出,總得票也少於希拉莉。從美國民眾的角度看,他在任這接近四年,差不多開罪了所有社會精英,對代表了公民社會主流的傳媒及知識分子毫不客氣。另一方面,他又透過十分民粹的作風,挑動社會對立,毫不掩飾對某些族群的歧視,又經常口沒遮攔,編造各種謊言。
他拒絕承認全球暖化的科學事實,退出巴黎協定;對過去近一年的疫情,他藐視科學論據,令病毒在美國擴散,這都削弱了他的支持基礎。因此,各種反對特朗普的力量要在這次選舉中反戈一擊,其實不令人意外。如果他今次的對手不是平庸的拜登,可能這次選舉就更沒懸念了。
記憶所及,這可能是這麼多年來最牽動香港人心的一次美國大選,在台灣也是如此。到選舉臨近,更演變成「侵粉」與「反侵」人士之間的對立。這現象的主因,顯然在於特朗普最近這兩年多對中共擺出的強硬姿態,這種對華戰略,可以說是很能撫慰香港人心。
香港人及台灣人面對強權,自然樂見一位美國總統對中共強硬。現屆美國政府先後通過了多條涉及香港及新疆的法案,確實可能令北京的對港政策產生了某種制約。特朗普採取強硬手段抵制中共的經濟滲透,例如制裁華為及TikTok,加強對台軍售,提升美台關係,加上近期制裁部份中港官員,也可說是大快港台兩地的人心。加上其對手拜登的對華態度令人懷疑,就更令港台兩地的不少人情願特朗普連任,對他的風格,對他破壞民主制度及國際秩序,都情願採取一種較為姑息的態度了。
毫無疑問,美國如果能堅持過去兩年多已形成的對華策略,阻遏中共在國際社會的野心,對港對台都有一定的紓壓作用,香港及台灣也將因此而繼續成為國際社會觀照中共的窗口。
問題是誰能成為下任美國總統始終是美國人的選擇,香港人值得因此而加深對立嗎?拜登的對華態度確實值得懷疑,但近年形成的國際大環境,對中共的警惕其實已大大提升,疫情也進一步凸顯了中共體制的危害性。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文明與發展,態度也越來越肯定,也從而可以對照兩個中國人社會的不同體制孰優孰劣。香港人的堅持,也爭取到國際社會的支持,香港問題已成為國際社會對華策略的其中一個主要參考依據。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其態度當然十分重要,但美國的對華政策及全球戰略也不會只由一個特朗普來主導。大家不要忘記,過去幾年針對香港問題而通過的幾條主要法案,主導的其實是美國國會,兩黨都有不少議員參與其中。由此可見,美國對中國、對香港的政策不會繫於總統一人。
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可能真的對拜登有懷疑,但我們也不能否定特朗普對美國民主制度及社會肌理造成的破壞,他現在面對的連任困境,其實正是美國國情的反映。我們首先要尊重美國人民的選擇,才可以寄望美國社會繼續重視與關注香港。我們也絕對沒有理由因為一個港人無法控制的美國選舉而自陷於分裂對立。誰人當選美國總統都好,都不應該影響我們的決心。香港人現在繼續要做的,是不亢不卑地繼續堅持我們的訴求。只要我們爭取的符合普世價值,我們就可繼續成為現代文明的同路人,那誰當選美國總統,都不能對在香港發生的事視而不見。
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