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愛向晴軒一名社工今年9月遺失行動儲存裝置,內裏載有121名香港理工大學學生的資料,部份涉及去年「理大圍城」事件。一直跟進的油尖旺區議員李傲然昨日交代事件最新進展,稱事隔兩個月,終於收到明愛回覆,明愛改口稱USB手指內有一個檔案未加密,內含兩個可辨識身份的來電者個人資料。李批評明愛說法前後不一,更卸責稱當事人有權選擇是否提供資料,斥明愛做法冷血。李稱至今收到21名受害人求助,不排除會透過不同的途徑索償及跟進。
李傲然表示,明愛在回信提到,一名負責熱線的社工在未經中心批准下,將含有熱線來電者資料的兩個檔案儲存於USB手指。涉事社工有將其中一檔案加密,當中含有121名可辨識身份的來電者個人資料,但另外一個檔案則沒有加密,含有兩個可辨識身份的來電者個人資料。
李批評明愛於回信中提到「來電者有權選擇是否提供個人資料或其他部份」,質疑明愛以相關理由推搪過失,做法冷血、毫無同理心,「唔應該責怪受害人」。
他又指明愛就事件的說法反覆,最初稱所有個人資料均已加密,惟近日卻承認遺失的個人資料未經處理,質問「究竟係(員工嘅)人為誠信問題?定係根本無謹慎咁查?」他斥「(明愛)作為全港知名的社福機構,內部監管不力之外,仲要對公眾講大話唔眨眼」。他認為有關事件受到公眾的高度關注,促請明愛作出大規模社福機構應有的表現,「畀多少少承擔」。
李說,至今收到21人求助,「咁大個機構,事件9月初發生,但到𠵱家11月先施施然公佈啲資料」。他表示會繼續跟進相關事件,並促請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社工註冊局介入事件,除了解個人資料的處理有否失當之外,亦需了解有沒有任何人在事件中牽涉專業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