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時代下香港再掀移民潮,惟從事私銀業的瑞士盈豐銀行(EFG)亞太區執行主席趙善銓,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基於心理上尋求政治保障的需要,港人增設離岸戶口或移民海外在所難免;但貿然「連根拔起賣晒家當資產大轉移」,可能最終輸多贏少,建議移民亦要給自己「留番條後路」。
社運至今一年多,趙善銓指確有客戶在新加坡或海外市場增設離岸戶口,但真正上路撥走的資金不多;目前亦看不見旗下客戶,因英國的BNO新政策,有準備資產大轉移之勢。
從事金融業逾30年的趙善銓指,若回顧過去數十年港人經歷過大小風浪,由80年代中英談判、八九民運、九七回歸及亞洲金融風暴到03沙士,若當時賣清香港資產移去外國,今日回望,「以資產價值講,九成都係輸」。他明白心理上要買個政治保險,人之常情,但人移走「都要留番個銀行戶口」,勿賣樓清光家當。
一場疫情令全球經營生態改變,趙善銓認為亞太區財富增長潛力,仍然超越全球各個市場;但亦因區內私銀競爭已非常激烈甚至碎片化,監管要求及合規成本又越來越重,疫情衝擊將催生同業複檢策略,並助燃併購,「過去10年,一些在區內兼營私銀業務的全球性銀行,會考慮是否將重心回歸歐美,還是在亞太區長期作戰」。
靠自營及併購雙軌增長的EFG,去年底才併購澳洲金融服務機構Shaw and Partners,四年前亦與瑞士老牌銀行BSI合併。趙善銓指,「未來兩三年,唔排除區內有超過五個併購機會出現」。
目前該行亦積極研究兩三個併購機會,包括港星兩地的私銀、財富管理務。
以精品式私銀定位的EFG,去年底亞太區資產管理規模(AUM)總值330億美元,港、星及澳洲三地各佔比約三成多;因疫情影響,他預期該行今年撇除客戶槓桿貸款的淨新資金增長,只會錄得單位數增幅,是過去10年來首次。
每人都有退休前願景,55歲的趙善銓希望,亞太區AUM對集團貢獻佔比(去年約兩成),未來三、五年間能超越總行瑞士老家(佔35%),成為EFG第一大貢獻來源,達成自己退休前夢想,亦期望不久便獲准拓展國內在岸私銀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