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普查展開 二孩政策失效 中國人口2025年恐回落

全國普查展開 二孩政策失效 
中國人口2025年恐回落

【人口萎縮】

【本報訊】內地昨起進行為期40天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近700萬名普查員將到4億多個住戶採集資料,預計明年將發表主要數據公報。曾任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智囊的經濟學家任澤平日前發表報告,指中國人口在去年突破14億後已達到峯值,預測人口在未來五年內就提前踏入負增長,2100年人口將降至不到8億,警告這將導致人口紅利消失和經濟潛在增長率下滑,嚴重影響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

■內地昨日開始展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圖片

人口普查進行前夕,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微信公眾號發表《中國人口報告2020》,指雖然內地在2016年起正式全面開放「二孩」(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子女)政策,造就同年全國出生人口達1,786萬創下2000年以來的峯值,但此後連續三年下降,2019年降至1,465萬,預計2030年將再降至不到1,100萬。另一方面,65歲及以上長者人口目前佔比達12.6%,預測比例在2022年將升至14%,2033年將超過20%,標誌着屆時中國步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受計劃生育影響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資料圖片

高估二孩政策影響力

任澤平又稱,國務院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高估了全面二孩政策對生育率提升的影響,官方預期的2020年14.2億人口不可能實現。他預測中國人口將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25年)時期陷入負增長,2050年左右開始人口急劇萎縮,2100年人口將降至不到8億。他謂人口紅利是過去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隨着人口總量萎縮,中國的大市場優勢將逐漸喪失,綜合國力也將受到影響」,將「嚴重影響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報告建議在「十四五」時期盡快開放「三孩」,「生育政策已被人為延誤太久,不可繼續拖延,應立即全面開放並鼓勵生育。」

按照聯合國人口預測,中國人口總量在2031年將達14.6億的頂峯,即任澤平報告預測的負增長階段將提早至少六年出現。經濟學家胡星斗對本報表示,認同中國大概在五至十年內即會出現人口負增長的預測。他指不同的研究機構對中國近年的總和生育率(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有不盡相同的數據,造成對人口負增長階段有不同的預測。但總的來說,即使在開放「二孩」後,近年的總和生育率距離維持世代更替水平的2.1仍有一段距離,因此人口減少是必然趨勢。

對於有學者認為人口負增長造成人口紅利消失,不利國家發展,胡星斗指老齡化少子化的確會影響中國的現代化,但也屬不可避免,亦毋須過慮。「如果中國永遠保持高生育率,當然就能夠有更長時期的人口紅利,但這也意味着幾億人長期生活在高勞動強度、低生活水平的狀況之中,依靠所謂的人口紅利和低勞動成本來維繫經濟高速增長,其實也是不人道的。」他謂勞動人口和農村進城打工人口不斷減少,說明有更多人富裕起來不甘忍受剝削,未嘗不是好事。「如果未來中國人口真的下降到八億人,只要這八億人都過着美滿的生活,生活水平高,人權得到充份保障,這完全是好事,到那個時候也許政府會出台各種獎勵生育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