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不只是數字」?連數字都不是!(長平)

「12不只是數字」?連數字都不是!(長平)

「12不只是一個數字」(12 is more than just a number),這是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10月17日在推特上聲援被捕12港人時發出的呼籲。作為影響力巨大的社運人士,她在推特上有420萬關注者,在Instagram上更有過千萬粉絲,因此她的聲援得到了廣泛報道。然而,又有十多天過去了,中國政府給出的回答是:連數字都不如!12港人仍被秘密關押,外界全無消息。

現代法治和古代專制刑律及黑社會私刑的區別在於,前者有合乎人道和人權的拘捕、關押和審判條例,而且有透明可知的法律程序,其中包括及時向家屬通報情況,允許當事人或者家人聘請律師介入。對於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事件,還會隨時通過媒體向公眾公佈進展。這12名港人的遭遇,跟當局對待中國維權律師和異議人士一樣,並不符合現代意義上的公權力辦案,而是黑社會性質的綁架和酷刑。比被黑社會綁架都不如的是,受害者沒有地方報案,沒有來自公權力的援救,官方媒體不但不予人道和人權的關注,反而竭力污名化。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對本地公民在境外被捕的表態可謂冷血至極。她先表示未知內地將如何處理,隨後又說他們在港涉及嚴重罪行,在內地犯下另一些罪行,先面對內地管轄區的法律責任是較合理和公平的做法。

這12名港人正在經歷酷刑。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對酷刑的定義,包括蓄意使人在肉體或精神上遭受劇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為,而這種疼痛或痛苦是由公職人員或以官方身份行使職權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在其唆使、同意或默許下造成的。將被捕人士與外界隔離,就是對當事人和家屬的精神酷刑。更何況,中國的政治和司法現實告訴我們,他們也一定會遭受身體上的酷刑。

這是香港內地化在司法領域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也就是讓港人沒有差別地遭受內地司法打壓政治反對者的標準操作。這是比修改《逃犯條例》更大的倒退——有沒有法律都無所謂,法律怎樣規定也無關緊要,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法律了。

中國政府除了習慣性地隨意綁架本國公民外,現在也公然綁架港台及外國公民。從香港銅鑼灣書店案,到台灣人李明哲被判顛覆國家政權罪,到加拿大公民康明凱和邁克爾.斯帕弗因孟晚舟事件被報復性拘捕,甚至威脅可能綁架美國人以報復中共間諜在美落網,中國政府發現此路通暢無比,越來越肆無忌彈。

全球青年組織聲援鏈

對於諸種事件,國際社會都表示強烈關注,多國政府及民間機構和個人均予以大聲譴責。然而,中共發現這些聲音都可充耳不聞,只管放心大膽地我行我素。如此一來,沒有帶來任何壓力和懲罰的譴責變成了一種鼓勵。國際社會的綏靖無能,正義無從主張,是專制政府長袖善舞的主要原因。

正因如此,臉書和推特上全球青年參與的抗爭行動讓人滿懷期待。在推特上,聲援者手持配以「#save12hkyouths」標籤的照片,並提名三位朋友加入。

環保少女通貝里發起的「星期五為了未來」氣候罷課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塑造了歐洲政治版圖,並因此成為當年《時代》周刊年度人物。她接受香港抗爭人士黃之鋒的提名,將聲援12港人的呼籲傳遞下去,並提名氣候罷課運動在德國的領袖人物諾伊鮑爾及另外兩位分別身在烏干達和美國的年輕氣候保護活躍者。一道蔓延全球的抗爭鏈條仍在延續,這會對阻止中共綁架民主抗爭人士起到作用嗎?

長平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