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42——柳暗花明淪陷時》是導演Craig McCourry近年第二齣執導的「香港保衞戰」電影,似乎對二戰時的香港情有獨鍾。McCourry解釋,香港十分獨特:「香港代表着東西思維的糅合,是一個理想的地方去呈現二種文化走在一個城市。」而在香港淪陷前,香港的角色猶如北非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甚麼類型的人物的都走難到香港,「(淪陷前)有日本人、華人、歐洲人、美國人、葡國人、英國人等等混集在一起,他們全都是在求生,就在皇軍佔領時,他們成為香港的新統治者,香港本身的社群也崩潰。他們隨即被送到戰俘營。」
沒有鉅額製作預算,《香港1942》純以劇情為賣點,McCourry強調作品的角度與別不同,「歐美(二戰)、中國的(抗日)電影中,很多時只提供一個文化角度」而《香港1942》則以香港角度出發,「這可讓故事有點不同」。
中國的抗日電影,皇軍大多是大奸大惡的刻板印象,《香港1942》不會以這種方式呈現,因現實世界中,並非這樣黑白分明,而是往往存在灰色地帶。大陸抗日電影,McCourry認為尤其是二戰題材有關的,「大多都有政治宣傳角度,而且刻板印象常常存在,由此想藉電影傳達黑白分明的故事」,這正是《香港1942》想呈現在大陸抗日電影看不到的故事。
近年香港有份製作的抗日電影中,若以「東江游擊隊」為主線,或者提及東江縱隊拯救英兵情節,才能得到鉅額投資,反之以英兵抗日為主線,大多沒有投資者問津。McCourry斷言自己不會刻意去包括或者排除某些元素,「《香港1942》中有幾段對白都有提及東江游擊隊、另外也有提到國民黨以及英軍,當然,新戲是有關英軍特工在日佔香港的行動,當然以英軍角度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