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力牆】新舊經濟股表現兩極 - 林本利

【林氏力牆】新舊經濟股表現兩極 - 林本利

恒指由去年底28189點,跌至近月24000多點,跌幅超過10%。恒指下跌,追蹤恒指的ETF自然表現差劣,跟隨恒指下跌10%以上。

今年恒指表現差勁,但由基金經理打理的主動股票基金表現卻十分出色,不少錄得超過10%,甚至20%以上回報。過往一直跑輸大市的基金經理,今年可算吐氣揚眉,跑贏恒指一大截。何以出現如此兩極化的情況?

首先今年全球疫症大流行,各國各地封關封城,經濟嚴重萎縮。傳統屬於舊經濟的行業,包括地產、金融、物流、旅遊、能源等行業大受打擊,盈利大幅倒退,甚至出現巨額虧損,從事這些行業的公司股價自然大幅下挫。與此同時,因為疫症而帶旺了「宅經濟」和內需股,以及醫藥股,股價大幅攀升。基金經理若重注相關股份,基金表現自然十分出色。

自去年底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後,大量中概股及新經濟股跟隨阿里巴巴由美國回歸香港上市,帶動港股出現一股炒賣新股熱潮。股民已經不再考慮來港上市的中概股及新經濟股的盈利能力,為何要迴避美國的監管而回歸香港上市。股民完全把今年4月,瑞幸咖啡在美國自爆交易額造假事件拋諸腦後,一窩蜂搶購新股,只求股價上升,不理會公司實質盈利能力。基金經理睇準這新股熱潮,手上持有重倉,投資回報遠遠拋離大市。

由今年1月至今,已有超過5,000億元透過港股通流入香港股市。金管局自今年4月下旬,為了遏止港元升穿1美元兌7.75港元,持續在市場沽出港元,銀行體系結餘由540億元增加至4,000多億元。不少人問為何大量資金流入香港,恒指依然低迷?答案是資金選擇性流向中概股和新經濟股,原來持有舊經濟股份的股民亦跟隨換馬,結果出現新舊經濟股表現兩極化的情況。

沒有人知道今次炒賣科技股和中概股何時終結,但正如九七樓市泡沫、千禧年科網泡沫、2007年國企股和A股泡沫,最終散戶總是大輸家。當泡沫爆破後,散戶手上持有大批蟹貨,等上十多年仍未返回家鄉!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