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戰爭(公元前499-449),波斯帝國擴張與希臘城邦勢力遭遇接觸,一山不能藏二虎,纏鬥達半世紀,卒以希臘聯軍獲勝告終。傳統史觀認為是希臘民主擊敗東方專制的象徵,大書一筆。近代歐洲人自詡繼承希臘羅馬文化,美國人又自詡繼承歐洲文化,荷里活拍出史詩式電影如《戰狼300》重現波希溫泉關之役,遂成普世價值觀。
至今美國打中東、壓中國,都隱隱懷抱此使命感和優越感。
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484-425)作為當時人記載這段戰爭,倒相對地客觀持平。何以見得?其鉅著《歷史》敘述大流士一世之崛起,提供一項饒具深意的訊息:波斯帝國也曾有過民主機會。
話說,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岡比西斯二世死於內訌,貴族以大流士一世為首平定叛亂,重建新政府,七巨頭自然討論到政體問題,難以置信地,獨裁並非唯一選擇。其中,歐塔尼斯率先提出民主:「岡比西斯二世前車可鑑」、「即使大賢登上了帝位亦會忘記初心而腐敗」、「國策應該由群眾公論決定」等,千載讀之仍擲地有聲。
接着,麥加比蘇提出寡頭壟斷,認為群眾是愚昧無知的,議論紛紛只會誤事,還不如交給幾位精英領導較好。他的說法帶點詭辯邏輯,事關眼前正正便由他們七人會議說了算。
最後,大流士一世提出恢復帝制。民主制已經被麥加比蘇駁倒,大流士一世則批評寡頭壟斷種下精英權鬥的禍根,所以又不及獨裁好。
投票成績,七位出席者佔四名贊成大流士一世想法。注意到嗎?帝制確立,靠的竟是民主方法少數服從多數!用民主廢除民主,可見人類潛意識畢竟信仰它吧。而與會者暗懷鬼胎,支持獨裁還有更簡單理由──自私。大概當日大流士一世力量並非壓倒性,立新君的話,賭徒心態,人人機會均等,何不博一博?
歐塔尼斯不愧民主之父,有骨氣,退出角逐。剩下六人,賭誰能先讓策騎的馬匹嘶叫,結果大流士一世獲天命眷顧。馬鳴一聲,大帝登基,時為公元前522年,繼而展開西征與希臘城邦爭雄。
故事未完,原來,大流士一世乃使詐買通馬伕啊!
古史渺茫,甚至稍嫌荒誕不經,但它教訓太深刻,可堪玩味:
•東方泱泱大國,未必便非專制不可才符合國情,遺憾擦身錯過而已。
•用寡頭形式討論,卻用投票選擇了獨裁,豈不頗似遵義會議(公元1935)共產黨獨尊毛澤東?
•精英贊成專制,因為既得利益。
•反對一個制度,歐塔尼斯便即抽身。泛民議員應該諗諗。
•天命所歸,居然講彩數,夠諷刺。
•寶座離不開賄賂,黑金政治,自古皆然。
撫今追昔,拜登、特朗普、五中全會,莫非皆一場馴馬show?唐詩:「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