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是乳癌關注月,數日前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佈了令全港市民關注的數據:香港乳癌新發病個案在最近10年間上升了76%,由2008年的2,633宗新症增至2018年的4,645宗,2018年乳癌死亡個案為753宗。一生累積風險估計得出每14位香港婦女就有1位在75歲前被確診乳癌。
社會面對這既普遍又嚴重的疾病,必須從多方面減少乳癌對生命的威脅,其中盡早找出乳癌病發者是至為關鍵。世界多國已證實乳房普檢篩查(Breast Screening)可以發現早期乳癌,從而減低乳癌的死亡率。最早期的乳癌稱為原位癌(0期),根治率達99%。但可惜正因為這極高的治癒機會,有些市民卻掉以輕心,覺得不需要那麽緊張看待,更令人可惜的是一些决策者也輕視在原位癌階段找出患者的重要性,甚至表達錯誤訊息,說原位癌是不打緊的一回事,即使是遲些才治療,也對生命沒有影響,甚至帶病在身,生存率與一般人無異,並以此論點來不贊同普查乳房去找出早期乳癌的個案。這訊息並不正確。
美國醫學協會在最近9月16日的期刊,就著患乳房原位癌的女士們,之後死於入侵性乳癌的機會,對比同年期沒有確診癌症的普遍女性的死亡率,發表詳細醫學報告。研究採用從1999年至2014年期間,在美國SEER資料庫的14萬4千多名已接受手術或加上放射治療的乳房原位癌病者,並跟進中位數9年的數據,發現死於乳癌者有1,540人。這死亡率看似不高,但卻是對比普遍女性的3.3倍。這倍數顯示我們絕不可輕看原位癌的診治,更需要把握盡早發現及根治它的機會。其實若從醫學角度向持有「原位癌不需及早治療」論點的人士詢問:倘若他不幸地需要親身面對被確診原位癌時,會否用純粹觀察來處理呢?答案都會是盡快找醫生治療。
各位市民需要明白,原位癌是已經演變成為了正式癌細胞的階段,只因為暫時未穿破包圍着它的一層薄薄的底膜,而定名為0期。若不及早理會,癌細胞就會繼續生長,穿過底膜,變成入侵性乳癌,滲透鄰近的正常組織,隨時間逐步演變及擴散,而成為第1、2、3,甚至4期乳癌。治癒率隨之下降,死亡率也隨之攀升。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www.hkbcf.org
李沛基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