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肆虐,市民更加關注生活環境的清潔程度。不過,申訴專員公署發表主動調查報告指出,食環署對負責清潔街道的外判承辦商監管不足,去年超過四成的中標承辦商過往服務表現評分「捧蛋」,仍然成功奪得新合約。
報告指出,食環署外判合約以「價格評分」及「技術評分」各佔一半比例,投標者的「過往服務表現」是「技術評分」其中一個考慮因素。按食環署與外判承辦商的合約條款,若承辦商違反合約、涉及嚴重失責行為,署方會發出「失責通知書」。外判承辦商接獲「失責通知書」數目越多,「過往服務表現」得分越低,影響中標機會。
不過,申訴署審視食環署去年4月至今年3月新批出的街道潔淨服務14份合約,發現中標者在「過往服務表現」得分介乎0至3分。其中六份合約中標者獲得三分,兩份合約中標者獲得1.5分,餘下六份中標者更獲0分,反映「失責通知書」和「過往服務表現」對承辦商並無產生不利影響,評分機制形同虛設。申訴專員趙慧賢認為0分承辦商仍可中標,或跟參與投標承辦商數目少有關,建議署方讓更多承辦商參與。
報告又指,食環署2009至2019年十年間,沒有任何承辦商因被扣滿三分而取消投標資格,反映「扣分制」僅用於「僱傭失責」事項並未能發揮功效。
另外,外判承辦商如收到「失責通知書」會被扣減服務月費。以去年招標的街道潔淨服務合約為例,食環署批出兩年期服務合約,平均每份約涉1億971萬元。不過,扣減服務月費的總金額僅約275萬元,以去年有34份街道潔淨服務合約計算,每份合約平均每年扣減金額僅約8.1萬元。申訴專員趙慧賢認為,扣減服務月費金額只佔合約價值不足0.1%,「整體係唔夠阻嚇作用」。
食環署回應指,會例行抽查和突擊巡查,監管外判承辦商表現。該署已落實部份申訴署的建議,並會積極研究跟進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