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在去年抗爭運動中自創獨有抗爭手語,方便群眾在抗爭現場傳達訊號;為避警方情報收集及考慮刑責等,又衍生出不同抗爭用語,如以「發夢」形容到現場抗爭、「食沙律」代表逃亡,更有不同「職業」,並把抗爭行動描述成「香城online遊戲」中的任務。奶茶聯盟的另一方泰國也有類似做法,抗爭者一直發揮創意,包括早期利用日本卡通《哈姆太郎》及《哈利波特》內角色借喻訴求,如以佛地魔比喻成泰王;為躲避警方線眼與「內奸」,更發展出多種幽默暗號。
居泰港人Jason曾協助把港人去年抗爭中應用的手勢譯成泰文,再轉載當地抗爭運動專頁,惟泰國群眾同時間已自行發展出一套手勢,部分跟港版異曲同工。當地人亦重視網上文宣,有人把手勢製圖。關於手勢源起,Jason笑言「我估都係即興」,相信抗爭現場人士利用肢體語言創作出來。
網上流傳的暗號則明顯結合當地文化,如以Mocha咖啡代表警察,因當地警察制服為卡其色;身穿黑色制服的防暴警被稱為Oliang(泰式冰黑啡),除兩者顏色相若,其發音在泰文俚語還有「被某人處理」的意思。香港有人以帶性含意的字眼「警嫂」戲稱水炮車,泰國民眾稱它做Oyua(熱啡),因水炮車加入化學物令被噴中抗爭者全身灼熱,如被熱啡濺中一樣,被藍色顏料水射中的抗爭者則是Smurfs(藍精靈)。
泰國抗爭者常以顏色加入想像創作暗號,在場支持抗爭的僧侶被稱作「紅蘿蔔」,因他們穿上橙色袈裟;身穿不同顏色便利雨衣的群眾被形容為水晶寶寶,因從高處下望成為色彩繽紛構圖;當地「愛字頭」保皇黨均穿黃色衣服,抗爭者戲謔他們為minions(迷你兵團),諷刺他們是奴才。
抗爭者誤導警方時會以泰式辣咖喱(Kaeng Te Po)為記號,因發音結合誤導、爽約及警察三個元素;又把在抗爭現場擺檔的小販封為CIA(中情局),因他們總較警察更早及準確掌握示威行動資訊。抗爭者又把英文「I Hear, Too」當成口號,但其實「I Hear」的泰文諧音是粗鄙的罵人說話,「Too」之諧音就是泰國總理巴育的綽號,結合便成為辱罵巴育的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