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軍隊鎮壓 廢王室成唯一訴求

倘軍隊鎮壓 廢王室成唯一訴求

近代泰國政治格局可以如此理解:泰王是父親、軍隊是大哥、不同政黨派系分任二哥和三哥,輪流管理大家庭。過往紅黃衫軍兄第勢成水火時,父親介入並由大哥定出新規則。學者指出,今次泰運多了「學生」角色,史無前例挑戰過大的王權。但泰王和總理巴育寸步不讓,難霎時變天,示威能否維持和平令人擔憂。一旦軍隊鎮壓學生,「三大訴求」日後只會剩下一個:「廢除王室」。

傳統政黨將被取替

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博士洪銘謙稱,抗爭學生至今非常克制,避免正面交鋒,以游擊戰方式長時間無間斷上街表達意見,達到目的後和平退場,適時再集結,令政府難以捉摸。至今最「激烈」的畫面是10月16日警方出動水炮車驅散學生,洪銘謙解釋很多警察「身在曹營心在漢」,消極執行政府命令。屬紅衫軍的前總理他信由警察系統爬升至國家元首,上任後大幅提升警隊地位,其後被軍事政變下台,泰國軍人與警察的政治立場壁壘分明。警察某程度與學生站在反政府同一陣線,「相對而言,黃衫軍佔領曼谷時,警察是不手軟的」,示威者包圍總理府當晚,一排排「黃衫軍」站得比警察更前,他們深知警察不可靠。

洪銘謙指出政府非常克制,巴育深知武力只會激化局勢,換來軍隊發動政變,他會倒台,因此以撤銷緊急狀態令和國會辯論緩和局勢。以往的泰式示威通常蔓延多月,癱瘓市面交通,「風向」要求軍隊鎮壓,但今次因疫情「大家都失業了,可以專注在街頭」。他形容泰國現時是死局,學生在街頭施壓無法令政權妥協,最大可能是疫症再令街頭抗爭退卻。他認為學運將啟蒙千禧世代,埋下的種子或在日後選舉發芽,泰國人口正在老化,新生代政治光譜超越傳統「紅黃」,政黨不變勢被時代遺棄。

泰國流亡學者、現京都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副教授帕文(Pavin Chachavalpongpun)則認為上街學生態度堅定,抗爭或會持續數月,時間越長政府越大機會武力鎮壓。他指抗爭聚焦已從巴育轉到泰王身上,其中一個女學生領袖被捕後曾對直播鏡頭說,「我們和平表達十項改革,如果你們繼續無視,訴求只會剩下一項」。帕文表示這訴求是「廢除王室」,他指出這個激進訴求現時未成主流,但若王室無視改革建議,難以估計學生何時失去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