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莫利終極小球實驗失敗 火箭覓登頂航道

話題:莫利終極小球實驗失敗 
火箭覓登頂航道

曾發文撐港的NBA火箭前總經理莫利(Daryl Morey),於10月中辭職,離開工作長達13季的球隊。莫利離去,留給球迷的印象,是一隊極致追求三分出手、放棄中距離投射,為打敗勇士而生的球隊。隨着他與教練迪安東尼(Mike D’Antoni)雙雙離開,終極小球實驗注定告終。雖沒為火箭帶來冠軍,但依然值得在籃球史上畫下一筆。

文:亨少

今年8月2日,火箭復賽後第二場比賽面對聯盟一哥公鹿,一場普通的排名賽,卻出現顛覆傳統思維的戰果。公鹿全場比火箭多搶29個籃板,禁區分亦多40分,更將火箭的命中率壓至低於40%,但仍然贏不下比賽。最終火箭全場三分起手61次,命中21個,以四分之差擊敗公鹿,「控制籃板就會贏得比賽」的迷思一下子就被火箭打破。

放棄高佬迷信三分球

「Morey Ball」的瘋狂之處,在於他不會補強球迷肉眼可見的弱點,反而不停強化球隊的強處,將一切推到極致。球隊打得不夠快,就將老將基斯保羅(Chris Paul)換走,換來另一位MVP人馬韋斯卜克(Russell Westbrook)。季中發現韋少與中鋒卡比拿(Clint Capela)沒有化學作用,索性換來只有6呎7吋的哥雲頓(Robert Covington)──而他正是對公鹿一戰,火箭正選中最高一人。

07/08球季,莫利接手後的首個完整球季,火箭場均三分起手才20.7次。到今季,數字翻超過1倍至45.3次,三分出手佔全隊所有出手一半。更有趣是,不論命中率多差劣,火箭只要射入多於15個三分的常規賽,33場中只輸8場,勝率高達75%──對公鹿一戰三分命中率只有34.4%,比聯盟平均的35.8%還低。痴迷進攻籃底及三分出手,放棄低效的中距離投射,用只有6呎5吋的PJ特加(P.J. Tucker)任中鋒,靠快速換防應對所有陣容,一切都如此違反普通人相信的籃球哲學。

的確,Morey Ball得以實行,夏登(James Harden)功不可沒。雖然「買犯」能力令他成為不受歡迎人物,但其單打能力無出其右,今季夏登兩分及三分球非受助攻率逾八成,其無解的單打威力為自己創造足夠多的出手機會,用別人看似「浪射」的起手,為自己贏得三季得分王殊榮以及帶領火箭前進。亦難怪莫利離職後在報章上刊登全版廣告,稱對方改變自己的一生。

教練未定前景難樂觀

從結果論來看,Morey Ball以失敗告終。現時火箭連下任教練誰屬仍是未知數,莫利留下的「爛攤子」亦令管理層寸步難行,雖然班主費迪達(Tillman Fertitta)曾表明不會拆散韋少及夏登,但面對西岸兩大神級長人安東尼戴維斯(Anthony Davis)及祖傑(Nikola Jokic),球隊起碼要增添一名合格的內線,不可能再單以勇士為假想敵,一切推倒重來亦不是奇事。所有事都回到正常,終極小球實驗最終將告一段落。

■莫利(左起)、基斯保羅及迪安東尼三人已先後離開火箭。資料圖片

■今年八月公鹿前鋒字母哥(白衫)面對火箭如入無人之境,但最終仍不敵火箭。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