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學生電影節 藝發局突閂水喉 被迫停辦「係咪年輕人聲音唔值得聽?」

平地學生電影節 藝發局突閂水喉 
被迫停辦「係咪年輕人聲音唔值得聽?」

【本報訊】一直受藝發局資助的「平地學生電影節」今年本應來到第四屆,卻突不獲資助而無奈停辦。主辦方「平地映社」批評藝發局對新晉藝團持續支援不足,感慨學生在現今社會淪為不受鼓勵的群體,「到底年輕人嘅聲音係咪唔值得去聽、去留意呢?」記者:劉詩敏

由「平地映社」主辦的年度項目「平地學生電影節」過去三屆均獲藝發局資助,雖然非全額資助,亦給予有限度資金,支援基本開支。基於電影節開始累積一定口碑,加上前三屆資助均獲評審讚賞,資助金額每屆遞增,由首年的約十萬元遞增至去年約17萬。平地映社決定擴展計劃規模,增設本地競賽、學生評審團、影像共學等項目,希望惠及更多學生。

四度申請被拒 意見不一

藍圖在手,卻被截斷眼前路,平地映社今年不獲藝發局分毫資助,電影節被迫停辦。平地映社成員之一何梓埼(Kiki)對此感到不解,亦氣結非常,「當社會有呢個需要,我哋願意踏前一步,可能係藝發局眼中係太多步,但最後竟然落得咩都冇嘅下場」。

為爭取舉辦電影節,平地映社一年內先後四度申請藝發局的「計劃資助」及「年度資助」,但仍然被拒。過程中成員嘗試改良計劃書,卻發現撥款機制透明度之低,「批同唔批根本難以捉摸」,每次審批均由不同人士批核,但其意見、準則不一,令他們無所適從。

Kiki指出,藝發局對計劃書只會提出約二百餘字的綜合評語,部份評語更令他們感到被刁難,例如:「期望集中特定目標觀眾群上,如大學生或中學生。」平地映社本來就一直以學生為目標受眾,單看電影節名稱亦可略知一、二。Kiki不禁質疑審批員以至藝發局對計劃書內容是否有充份了解,甚至是否重視學生電影節的存在意義。

陳詠燊:評審員感失望

平地映社成員形容,學生在現今社會已淪為「不受鼓勵的群體」,成員葉文希(Hayman)感慨說:「好戥學生唔抵,如果佢哋持續不受鼓勵,就會定形咗自己,覺得呢個世界係應該對佢哋咁差」。

翻查資料,在平地映社所屬的電影及媒體藝術類別,2019年兩次計劃資助的申請者均較對上一年增加,其中7月至12月的申請宗數更破紀錄達48宗,資助總額卻不升反跌,比起2018年的逾三百萬資助額,下跌了十萬元。

主力發行及推廣本地獨立電影的「影意志」曾在2011年被藝發局中斷資助,藝術總監崔允信表示,當時令他們大失預算,幾近無法繳交租金。平地映 社遭遇相似經歷,他認為,問題癥結在於藝發局的資助一直僧多粥少,而且審批計劃資助時,計劃的延續性並非考慮的因素之一。

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範疇民選委員陳詠燊直言,「以我角度絕對會比高分(予平地映社)」。他透露,今年電影節不獲資助,不少評審員甚至職員均感失望,「但總有人鍾意同唔鍾意」,在資源不足下,自己「做到都𤷪」。

藝發局回覆稱,其審批員制度是以「同儕評核」為基礎,把評審過程中出現利益衝突的機會降至最低,以達成客觀和公平的目的,並根據總評分優次、該輪可運用的財政預算和本局的資助政策決議資助金額,但不同資助計劃的資源均有限,近兩年的「年度資助」及「計劃資助」競爭尤為激烈,已積極研究如何能更有效資助藝團及平衡業界需要,正與有關委員會審視問題。

■平地映社成員何梓埼(左)對電影節被迫停辦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