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雙城記 泰警勒住免流血

抗爭雙城記 泰警勒住免流血

【本報訊】泰國總理巴育拒絕抗爭者要求辭職,局勢隨時升溫。今次抗爭跟過去紅、黃對決的示威行動大相逕庭,當地運動領袖直言從去年香港抗爭中獲靈感與經驗。有在泰國生活的港人「手足」多次參與示威,形容是「香港抗爭翻版」,多種手法如去大台化、利用社交網絡等均借鏡香港,並貫徹be water精神,兩地均因在現有體制下難有改變,令新一代走上街頭表達訴求。

Jason(化名)12年前因工作需要移居泰國,現於曼谷從事跟電腦相關行業,去年香港抗爭運動期間,他開設fb專頁把港人抗爭情況譯成泰文,讓同為奶茶聯盟成員的泰國人認識,近月泰國當地的抗爭運動更多次參與其中。

軍方聘「五毛」帶風向

據他觀察,今次泰國抗爭跟香港去年運動手法相似,不少借鏡香港,如沒有大台,又利用Telegram及fb等作動員平台,且都有遍地開花之勢,「最似嘅係明知要付好大代價,都好多學生同年輕一代出嚟,另外兩地都有世代之爭,老一輩覺得冇問題,覺得學生『no stake』,係被人利用同搞事。」他指,今次泰國抗爭一樣有be water,以流動方式「玩殘政府」,「好似上星期話有big surprise其實係冇。」

■泰國抗爭者的裝備如安全帽、雨傘等,均與港人同出一轍。

另一fb專頁「營銷人的困惑」負責人L(化名)的太太是泰國華僑,他們亦指泰國一樣有「藍絲」(保皇派),有長輩在家庭通訊群組指罵學生收錢遊行,甚至支持軍隊「殺光廢青」。泰國軍方並聘請「五毛」,即當地人稱作IO(Information Operation)負責滲透網絡,在當地Pantip論壇(類似香港連登)製造輿論風向,發佈引導性意見圖分化示威群眾。

Jason補充,港泰兩地抗爭背後原因頗不同,惟共通點是由年輕一代主導,亦同樣是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因為發現現有體制下難有改變,於是走上街頭,「後生冇乜嘢好失去,大家會話『喺我哋呢代完咗佢』,因為問題積落好耐;香港畀中共控制,泰國就畀軍政府同國王控制,大家都難從正途入手改革。」

新生代對王室無感

另一在曼谷工作並有觀察港泰兩地抗爭的台灣人哲哲亦指,港人因權力和權益慢慢消失,受不了而抗爭;泰國社會正經歷體質換血過程,過去泰國人普遍對王室尊敬,惟年輕世代有認知差異,加上疫情影響放大諸多社會問題,催化這次學生抗爭,亦大幅提早泰國社會換血時間進程與強度。

總理巴育早前突「釋出善意」圖緩和形勢但拒絕辭職,幾乎肯定令示威持續。Jason指示威者吸取過去紅衫軍教訓,不會長期堵路造成不便,集會後和平離開,令事態沒像香港般不斷升級。另一關鍵是當地警察取態,他們本身待遇差,貪污嚴重,工作不如「忠誠勇毅」吸引,有前線年輕警員更支持示威,令泰國警察未跟政權全面連成一線,且政權未指令警察對人民使用更大武力,「唔似香港係逼警察,一係打人,一係唔好撈」,不諱言警察失控製造出另一人道問題,相反泰國只屬政治層面問題。

不過,香港國安法生效令抗爭被全面打壓,在泰國牽涉王權時,其實亦踩入紅線。L跟太太指,王權問題成為訴求之一未屬廣泛共識;他倆跟Jason不約而同認為,新生代泰國人沒有感受過上任泰王的「恩惠」,卻見證現任泰王多年來的負面消息,故對王室愛戴情感非常薄弱,每次國家政變,泰王決定均左右政局,令他們深明王室是問題根源之一,故提出變革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