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7月對自媒體進行專項整治後,中國網信辦進一步打壓,稱有自媒體發佈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良訊息,要求內地八大手機瀏覽器不得發佈自媒體違規編採的新聞,勒令於11月9日內完成封殺,並要求「建立完善總編輯負責制、內容審核管理規範」,自媒體零星的創作自由也將被扼殺。專家指出,香港用戶只要直接下載其他第三方瀏覽器,便可以突破內容封鎖,應該不受影響。
在今次專項集中整治行動中,八款影響力較大的內地手機瀏覽器被納入首批整治名單,包括UC、QQ、華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網信辦指出,手機瀏覽器野蠻生長,「違規從事互聯網新聞訊息服務,成為自媒體傳播亂象的聚集地和放大器」。今次整治將着力針對自媒體三大問題,一是自媒體歪曲解讀經濟民生政策、散佈小道消息等;二是標題黨文章,如惡意浮誇、唱衰賣慘、冒名炒作等;三是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良訊息。
八款手機瀏覽器被要求,不得發佈自媒體違規編採的互聯網新聞訊息,不得推送(Push)彈窗自媒體發佈的各類訊息,不得使用斷章取義、虛假誇大等噱頭式標題炒作熱門敏感話題,不得發佈無中生有、舊聞翻炒、低俗血腥等訊息等等。網信辦強調,在10月27日至11月9日期間,手機瀏覽器要展開自查整改,全面清理違規訊息、嚴管自媒體賬號,「建立完善總編輯負責制、內容審核管理規範,之後再向部門提交報告」。內地網民普遍支持做法,甚至希望加強管理範圍,也點名百度的搜尋結果廣告居多,十分擾人,要求官方加強規管百度。
資訊保安專家楊和生向本報解釋,估計內地當局可以通過兩方面做到上述監管,一是在搜尋器制訂「黑名單」或「關鍵詞」,限制用戶找到特定內容或前往某些網站,及不能收到自媒體的推送消息。楊認為,網信辦的過濾限制對香港用戶影響應不大,「只要是用『國際版』手機,即可直接上到Google Play,下載其他第三方瀏覽器,便可以突破內容封鎖。」
事實上,今年7月29日,網信辦曾批評自媒體散佈虛假訊息、歪曲黨史國史、宣揚錯誤價值觀等,當時已要求微信、微博等13家主要平台的公眾賬號分級分類,同時要求展開為期三個月的「進一步加強自媒體基礎管理專項治理行動」。結果三個月限期屆滿前,網信辦即祭出瀏覽器的自媒體封殺令。
網信辦/《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