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二)- 李碧華

霜降(二)- 李碧華

看來真是心頭一塊肉。

廟裏的阿嬤和師傅們都慣見,抱嬰兒帶小孩來收驚的父母,尤其是媽媽,比孩子還着緊。

孩子睡不好,半夜常驚醒、哭喊、嘔吐、拉肚子、體弱……媽媽最是心痛,有的甚至連自己也受驚,哭了出來。

阿嬤體諒地忙自己的活。此時已截人龍,她靜靜的,也躲人,耐心在隊末等候。

前面有師傅在唸着《收驚咒》。先將白米倒進大碗,再由一叠紙錢將米壓平,放至供桌,以受驚小孩穿過的衣服覆蓋米上,燃點線香。儀式進行簡單而莊嚴,不需供品,只誠心祈求神明:

「……囝仔無通驚,囝仔無通驚……魂無驚,魄無驚,東無驚,西無驚,山無驚,海無驚,風無驚,雨無驚,心肝頭,按定定……本師不收別人魂,不討別人魄,收你三魂七魄一路返……」

一邊抓起米粒,灑向小孩胸前背後,唸唱一番,似乎安定下來,好奇地眼晶晶,也不哭了。

「收驚」是台灣閩南語,廣東話「喊驚」;北方稱「叫魂」、「招魂」——因人的靈魂分「三魂」:元神、陽神、陰神等三種精神;「七魄」指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種情緒。三魂七魄與肉體穩定結合運作,若無預警的驚嚇突然發生,或人的時運低,不堪一驚,魂魄受到沖煞而分散,神遊太虛,必須由高人透過儀式施法將之招回歸位……

正等着,有位師傅走過來,是個衣着樸實土氣,鬚髮皆白的老人。她一緊張,棉布包包擁得更牢。

「小姐,你也受驚麼?」他端詳一下:「心神不定,臉色蒼白,而且身體虛弱,有股怨氣——想是大受驚恐折磨甚久了。」

又問:「你多大?哪年出生?」

「20。是1997年8月生的。」

「不對,應是23了。」

她無語。

「你20歲後沒活下來。」師傅道:「你這孩子也沒活下來——他只是一塊骨頭……」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