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昨會見記者時稱,政府已開展強制檢測法律工作,指強制檢測非「全香港無的放矢」,而是目標為本,針對有病徵人士、特定群組、有個案爆發的高危場所、小區等,政府有一定的法律基礎,會用強制檢測權力循有關方面去做。輿論質疑強制檢測違反人權及私隱,林鄭回應說,在處理公共衞生的議題,特別是嚴峻的全球大流行,「有時政府係要果斷,有啲事情要限制人們嘅自由,譬如𠵱家食肆我哋亦限制四人一枱」。
林鄭又預告,官方感染風險通知應用程式將於一、兩周內供市民自願下載,屆時市民進入設有二維碼的食肆、的士等處所時,透過程式作記錄,以便日後政府需要時作追蹤。
食衞局長陳肇始補充,當局正與律政司檢視強制檢測的法律問題包括人權私隱等,亦會聆聽私家醫生和市民意見,但她未有回應一旦市民拒絕,警方會否參與執法。
力推強制檢測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於電台節目上指,應在社區持續出現至少三宗不明源頭個案時開始強制檢測,不能太遲,否則會出現新一波疫潮,但強調當有疫苗應用,就不需要強制檢測,相信只要政府及醫學專家向市民解釋清楚,外界會接受,不會影響醫患關係。
醫學會會長蔡堅說,若政府「霸王硬上弓,咪做囉」,但他認為法例會減低不想強制檢測的病人的求醫意欲,耽誤病情及治療。他促請當局要清楚交代執行細節,例如病人在甚麼症狀下須強制檢測,「病人最終有冇驗,私家醫生又可以點樣知道?病人如果冇驗,咁私家醫生又要點通知當局?要好清楚。」他擔心,若最終立法強制檢測,將凌駕醫委會保護病人私隱的指引,令病人與醫生處於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