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躁動不安的世代,每人都捍衞自己的價值觀。難為正邪定分界,何謂善?何謂惡?在崩壞年代,我想透過結集多年的畫作去講。──香港藝術家迪嘉
開會、睇樓、掃墓、打小人早已搬到網上進行;一場全球疫症衝擊各行各業,連美酒佳餚巡禮都虛擬行事,隔住個mon孤獨試食試飲。香港藝術家迪嘉(Tik Ka),最近與網上平台tbc…合作,策劃了一場收費的全球虛擬個人畫展,強調並非疫下求生的Plan B。
「開過畫展,其實我一直想做一個實體展無法做到的觀展體驗,故跳出框框,做從未做過的嘗試,無論作品、展館設計、燈光、視覺、配樂都花盡心思,虛擬展覧比實體展要花更多人力物力心力,希望入場(入mon)朋友有一次難忘和深刻的體驗。」一臉倦容仍難掩興奮的迪嘉說,他同期會在美國L.A舉辦另一主題「赤子」實體油畫展,但基於疫症,藝術家無法親身出席。
一虛一實、線上線下的畫展同期進行,皆因創作人求變的心太強,不欲受疫症牽絆,停滯不前。
「觀眾可以上天下海,經歷生死,同時可以走近畫作(zoom in)細節觀賞,這全是實體展覽做不到的。」迪嘉指,近年看過不少網上展覽,主要是實體展覽的第二載體,或者加插了VR技術,但感覺與觀眾距離仍好遠,他希望做一個讓觀眾置身藝術家預設場景,同時能感受(和購買)畫作,賞展時間全由個人控制的一個「有電影感的虛擬畫展」。
除了過百張原畫,迪嘉還要設計虛擬展覽場景、燈光,加插音響和特效。「因為要營造電影感,我要畫無數的storyboard,其實跟拍動畫沒分別,但又加設了互動環節,最大挑戰是沒有前人的reference,每步都是摸着石頭過河。」迪嘉說,更大的挑戰是用實體畫作講抽象議題,再以虛擬場景展現,是一種真實的「跨界」創作。
「善惡」的議題既抽象又嚴肅,迪嘉一直鑽研透過看似輕鬆、色彩繽紛的畫作說潛台詞。「以前只係超人打怪獸,大家有冇想過怪獸點解俾人打呢?超人係咪一定正義呢?在崩壞年代,善惡變得複雜。難為正邪定分界,何謂善?何謂惡?於躁動不安的世代,每人都捍衞自己的價值觀,每人也對每一個定義有自己的認知;善、惡於當下變得更複雜,善、惡是一個階段?是一種因果?是本性還是動機?」迪嘉認為,這個世代善惡不分、黑白顛倒,但任何一個處境、時刻,善與惡都是相行並存。
「在善惡因果的議題上,香港好少公開談論。好多展覽傳遞的訊息都是:舊時香港已不復再。大家唔講『思考善惡』,不如我試吓講啦,看昔日價值觀是否能沿用至今?」迪嘉舉例,大家耳熟能詳的《多啦A夢》,經常幫助大雄的叮噹,他的善念是否會生出惡果呢?迪嘉希望向全世界拋出問題。
一直在藝術與商業間遊走的迪嘉,作品不時混合中國傳統與日系浮世繪風格,再crossover西方資本主義說故事。身為星戰迷曾經推出過「中式沙鍋」(靈感來自Star wars)年畫,將Yoda大師與壽星公結合、哪吒附身Luke Skywalker、Leia化身嫦娥,將香港多元文化打出海外,強調「made in Hong Kong,唔止係紅白藍」。這次透過多年結集的畫作說善惡,加上不斷轉換的場景和音效,有很超現實的觀展體驗。
同樣在香港土生土長的「tbc...文創經濟體」首席營運總監袁子才,一直在找尋網上平台、演繹故事的新出路,尋求轉型,更首次將傳統實體畫展搬上網絡,有種開荒牛的感覺。「有別於一般傳統網上展覽,用前瞻性視角結合科技與藝術,令觀眾置身於色彩鮮明、善惡朦朧的網上畫展之中。我認為虛擬展不會取代實體展,這只是新時代的新選擇。」他認為虛擬展場無邊無際,但由於概念頗新,宣傳的力度需求不少。
武漢肺炎持續大半年,講求人流聚集的會議及展覽打擊首當其衝,今年包括Art Basel和書展等大型展覽都要延期或取消,不少位處中環的老牌或大畫廊也難頂咋舌租金而撒離黃金地區避疫,部份畫廊、拍賣行也紛紛進行網上展覽、live即時導賞甚至360度虛擬展,但大都是免費招徠,迪嘉全球網上作品展「善惡」卻收取38元的基本門票,冀在虛擬世界建立實體經濟。有經營活動管理系統的初創公司負責人表示,成本較低的線上展覽是未來趨勢。
「虛擬畫展成本並不低,花的心思比實體展覽更多,心血用於跳出框框。」談到這新嘗試,迪嘉說。
日期:10月30日至11月13日
基本票港幣$38連限定紀念卡一張
購票:https://ticketing.tbcstory.com/tikkafromeast
採訪、攝影:鄭天儀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