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翰林尋政治庇護前被捕 四人再闖美領館失敗

鍾翰林尋政治庇護前被捕 
四人再闖美領館失敗

【白色恐怖】

【本報訊】已解散的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昨晨前往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前,在附近被國安處警員拘捕;同日下午,《南華早報》報道稱,目擊另有四人直奔美領館更成功入內,以尋求政治庇護,當中最少一人因參與抗爭正被檢控,但多間傳媒機構隨後引述消息稱,四人未能進入美領事館。國際關係學者分析,同類事件涉及長時間外交斡旋,尋求庇護者要有心理準備,領事館附近亦可能被嚴密監控,敏感人士接近前隨時先被攔截。

鍾翰林昨晨被捕的消息引來國際傳媒關注。《南華早報》昨傍晚報道,鍾被捕數小時後,四名香港社運人士成功進入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希望尋求政治庇護。報道稱拍攝到影片,四名人士沿花園道直奔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門外,並跟保安人員對話,其後獲准進入領事館建築物。報道引述知情消息人士透露,四人希望尋求政治庇護,又證實最少一人因去年反修例抗爭正被檢控,惟報道沒有公開聲稱拍到過程的影片。

■有報道指四名港人昨直奔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惟最終被拒。

須親身赴美才能申請

《南華早報》報道出街後,有線新聞及其他傳媒機構陸續引述消息稱,四人為前學生動源成員,他們被拒或未能成功入內。《南華早報》晚上近9時更新報道,指四人被目擊先獲准進入領事館,但據了解其後被拒絕;對於四人被驅逐的消息,則無法獲官方確認。一個名為「學生動源公告頻道」的TG稱,四人並非前學生動源成員。

不過,就算四人成功進入領事館,亦不能申請政治庇護。根據美國政策,申請人須親身前赴美國才可提出申請,惟四人如何離境將是一大難題。本報曾向領事館查詢,只獲回覆「現階段沒法提供任何資料」。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分析稱,根據國際法,外國領事館必會依法處理尋求庇護者的申請,但處理需時,尋求庇護者要有心理準備,或會被困領事館數以年計。基於人道理由,不論尋求庇護者個案牽涉多大利益或敏感程度,領事館不會一開始「一腳伸走你」,但事件會涉及長時間外交斡旋,領事館亦需要就庇護申請個案作蒐證和審理,若證據不足不獲受理,有關人士便需離開領事館。

陳家洛強調,有意到美領事館尋求庇護的港人要有心理準備,因為處理申請是嚴肅程序,故處理需時無快速處理機制,加上香港早處於中美角力漩渦中,美領所在的花園道相信早被嚴密監控,如有敏感人士嘗試接近,隨時先被攔截。

鍾翰林

處理需時無快速機制

四名尋求庇護者目前去向未明,若美國領事館容許他們留下,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直言「乜嘢都可能發生」,中國外交部必有所反應,當中「有虛有實」,現階段不能估計引起多大程度的風波。他又指,參考當年六四時的方勵之案和楊洋案,方在美國駐北京領事館受保護,引來中美外交一年僵局,惟中方最終讓步。他認為,每宗政治庇護事件最終結果不盡相同,難一概而論,即使中國外交部回應亦可能「虛嘅,齋講唔做」,亦可能是「默默做完先話你知」。

政府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稱不評論傳媒報道,僅稱任何檢控決定都是基於被告人的行為違反香港法律而作出,與其政治理念或背景無關,「在香港,沒有任何所謂『政治庇護』的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