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境外投票,就要一視同仁(戴耀廷)

要境外投票,就要一視同仁(戴耀廷)

特區政權為扭轉建制派敗局,正計劃在大灣區設票站,容許移居大灣區的港人投票。如意算盤是這些港人大部份是建制派支持者。過去雖也有安排他們回港投票,但看見在反送中後建制派在香港本土可能會大量失票,故必須提供更多方便,令更多大灣區的香港選民在下年立法會選舉時投票,希望能補回失票,甚至有機反敗為勝。

不少人都看到特區政權的意圖,但仍有人未必察覺當中的政治計謀。從反專制的角度看,反對在大灣區設票站是理所當然,但問題是以現在的政治情況,議會內外的抗爭都未必能阻擋得到。若是這樣,還可怎樣?

有些人認為,不要因反對無效就不去反對。原則上,我也同意這策略。但另一可考慮的策略是為境外投票訂下能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標準,然後要求特區政權,如要推行境外投票,就須符合這些標準。當然我不會天真至認為特區政權會接受,但重點是通過提出這些要求和引發廣泛討論,到特區政權強推它的那套時,就能凸顯特區政權是如何不公平和不公正。

兩極分化下,深藍必會投建制派候選人,深黃必會投反專制的候選人。現在要擔心的是在國安法肅殺氣氛下,怎樣令淺黃不會認為投票無用而放棄投票。淺藍即使不認同激進的民主改革,但現在香港急速變紅,對特區政權及已完全投共的建制派,亦有很多不滿,故有機會把他們拉過來。雖所餘無幾,但中間派選民,仍有機會是關鍵少數,不能忽略。還有眾多過去不關心政治,只為生活忙的港人,也要想方法令他們看見香港已在水深火熱的赤化中,把他們亦捲進來。

讓特區政權自己撕破「畫皮」

這些人都是這策略爭取的對象。若他們看見特區政權連合情合理的要求也拒絕,那特區政權就明顯是為了操控選舉結果而去搞境外投票。這樣不公不正,望能刺激他們在下次選舉時,未登記的會登記為選民,已登記的就積極投票,以對抗特區政權的專制手段。那麼即使特區政權最終能成功推行大灣區投票,且假設大部份在大灣區的選民都是親建制,但只要能運用這策略把上述的對象爭取過來,至少能對消特區政權刻意要增加的票源,更何況那些大灣區選民也未必全是深藍。

更重要是,這會令情勢變得不穩定,導致中共及特區政權難以掌握推行境外投票是否必然有利。即使最後還是強推,仍有機會出現誤判,如沒有押後2019年的區選及讓民主派順利完成初選般,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怎樣推動這策略呢?若要推行境外投票,公平起見,就要一視同仁,不論是在大灣區還是在其他海外國家,只要符合條件的,都應有權在境外投票。不少移居至英、美、加、澳、紐、台、歐等地的港人,仍與香港保持緊密聯繫。若移居至大灣區的港人有權在境外投票,實沒理由不讓這些在海外的港人也能在境外投票。

移居至海外各地的港人可組織起來,向特區政權提出明確要求,若要推行境外投票,就得讓他們也有權在境外投票。反是身處大灣區的港人,看不見他們有甚麼集體行動。即使不能成功,但經過這場爭取境外投票的平權運動,也能使散居海外各地的港人與香港的抗爭運動建立更緊密聯繫,讓他們不會覺得自己只是坐在遠處無力地看着在港的人受苦,因他們也有位置參與其中。

要在境外投票,需要相當複雜的行政安排配合,包括確認合乎境外投票的資格、設立境外投票的選民名冊、設定分配地區選區的準則、及設置境外票站的具體安排。公平、公正及公開的選舉,就這些安排都會有很嚴格要求。若能成功令特區政權落實這些要求,那會減少做假的機會,亦會加大一些只為個人利益而會在境外投票的人的代價,或可減少這方面的票源。

以現在特區政權的情況,怎也要找一片「畫皮」來把專制手段包裝得好看一些。提出這些行政安排的要求,至少可有理有據地拖慢整個過程,又不需冒上違反國安法的政治風險。就算特區政權最後不理這些合理要求,罔顧行政漏洞,仍要強推大灣區投票,那就是特區政權自己撕破「畫皮」,暴露出喪屍的醜相。

戴耀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