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失誤 - 左丁山

國泰失誤 - 左丁山

備受財政壓力,報稱每月燒錢十五億元的國泰航空,宣佈於10月21日停止營運國泰港龍航空(港龍),並全球裁員8500人,香港佔5900人,是為香港企業史上最大的一單單一裁員事件。

全球航空公司於2020年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製造業(波音及空中巴士)和航空公司皆蒙受巨大損失,國泰不是唯一一間。事實上,三十年來歐洲航空業陷於苦戰,即使有國家斥資支撐,法航,英航,意航皆是陷於苦戰,美國航空公司因國內市場龐大,僅可維持,今年也苦不堪言,新加坡航空,日航等有政府力挺。中國的航空公司是國資企業,難以相提並論。

國泰純屬民營,1946年成立,至今太古仍是大股東,過往國泰被視為英資公司,港英管治時期總有若干方便,97之後,顯然英資公司形象大減,國泰重新定位為「香港的航空公司」,但沒有特區政府資助,並受國企(如國航,東航)進逼,既不是英資,又不是真正港資,其政治地位相當微妙,但在2003年沙士之前,國際航運一片好境,國泰的世界聲譽良好,是亞洲最佳航空公司之一,年年賺錢,為太古集團企業的一顆明珠;但在沙士之後,國際商務旅行大減,國泰初見危機,已開始削減營運支出行動,其後香港迅速反彈,國泰恢復好景,到了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全球經濟陷入危機,各國企業嚴格限制高級僱員乘坐頭等艙以至商務艙,航空公司的營業收入即時下跌,國泰進入了第一次宏觀危機。國泰還有一項特殊損失,就是對沖汽油蒙受巨大虧損,無法自拔,這是CFO的失策,CEO的失職,還是董事局的決策失誤?航空公司的最大變動成本是飛機汽油,賺多賺少或虧損,與汽油成本有極密切關係。一間大公司在對沖汽油上損失數十億元一年,並視之為「固定成本」,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毛病在好景時可以掩蓋過去,在低潮時便路人皆見,國泰及太古集團董事局對之束手無策,須要負上最大責任。左丁山是國泰常客,出外十次有九次乘搭國泰,金融海嘯後感覺到國泰拼命削減小眉小眼的支出(例如商務艙的紅酒質量),但在汽油對沖損失方面,全無改善,早已覺得不安,料不到庚子年多變異,今年來了瘟疫,營運急跌90%以上,國泰大禍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