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各散東西的前奏

有個台灣家●各散東西的前奏

今天去了行商場,發現原來商場已經掛了聖誕裝飾,才讓我們驚訝地想起,原來聖誕節又快要來了。

二〇一九年的聖誕節,我們相約了香港家人,一行二十幾人去了印尼Club Med和新加坡,家族大旅行一星期。誰會想過,旅行完後不久,全球各地各自封關,等着盼着,我們和香港家人幾乎相隔了一年沒有見面。當我們聖誕過後盼望農曆新年可以相見,到期盼復活節可以短聚,變成了希望暑假可以舉家回港,現在不知不覺已經等到十月,剩下的願望,就是希望農曆新年可以和香港家人見面,在香港好、台灣也好,甚至在其他國家一起旅行更好。

二〇一九年,很多人飽歷了和家人朋友分隔兩地的無奈和痛苦。

二〇一九年,也是很多香港人大遷徙的一年。

坐言起行 還是繼續麻醉?

今天就剛剛有朋友告訴我,他們一家人明年初就要出發到加拿大。這樣計算下來,我們的香港朋友原來已經悄悄地分散在全球各個角落。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和日本也有,我們笑說,將來通關後,我們要去很多國家旅行,也可以順路探朋友。

這一波香港人移民大遷徙,有的人說走就走,有的人移民到埗後,才向朋友公告已經離開了香港,有些人思前想後還在猶豫不決中,更有些人還是捨不得香港的金飯碗,想着想着,還是麻醉自己,覺得香港依然「幾好」,選擇繼續「隻眼開隻眼閉」留港努力賺錢。

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朋友圈已經變得很國際化,facebook裏的朋友動態,已經慢慢變成朋友們在世界各地的生活分享。身為過來人的我們,看到各方好友在世界各地慢慢建立起他們的舒適圈,遊山玩水的、買屋買地的、悠閒在海邊過日子的、努力從零開始默默打拚的,除了為這些好友的貼文按讚外,我們心底裏是一份真誠的祝福和佩服。姑勿論大家是報喜不報憂地在新地方過日子,還是移民後大家真的過着海闊天空任鳥飛的寫意生活,這種坐言起行,一家人在這個時勢真的可以落實移民的決定,幾乎忍着淚告別以前熟悉的生活、工作和家人,這個移民的決定,比起我們當年,可能再困難了千百倍。

越有錢的 越不捨得走

有人視移民為逃生門、有人視移民為一線生機,有人當移民的人為逃兵,也有不少人心底裏羨慕可以立定決心出走的人。

歸根究柢,香港人走或不走,都是人各有志,也是各有前因莫羨人。上到天堂仍自怨自艾,還是掉進地獄卻還苦中作樂,最後選擇在哪一個地方生活,甚至落地生根,可能還是很老套的說一句:心態決定一切,外在的生活條件重要,但比不上一顆對生活有希望、盼望的心。

我跟我的大兒子說,他的香港舊同學一家人也要移民了。

「有錢就可以移民啦!」他老實不客氣的回我一句。

或許要移民真的需要花上一定的金錢,但有錢的也不見得真的可以移民,事實上是越有錢的越不捨得走。

童言無忌,這一代的小孩雖經歷移民,但他們並不了解父母在移民路上究竟付出了多少。我們的下一代,大概就是對離鄉別井、各散東西更加沒有感覺吧?向好的方面去想,就是孩子們從小就已經有一顆更自由瀟灑的心,沒有了對地方情感的包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地方闖蕩吧。

Cass(King Kong 媽媽)

八十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二○一七年五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