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涌美報紙檔屢遭投訴阻街,但鄰近菜檔卻無界限伸延。涌美老屋村市集集亂無章的管理文化已有數十年歷史,有區議員盼商戶自律,但指市集長遠或要現代化管理。
涌美報紙檔對開有三檔菜檔,均由涌美老屋村75號單位分間而成,貨物沿簷篷向周遭伸延。翻查資料,75號單位以外的土地並非私人地,菜檔長期擺放物品有霸佔官地之嫌;惟商戶似乎對此約定俗成,無人投訴。
曾任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的丁衍華表示,昔日政府發展青衣時,海邊原居民被趕到涌美,遂擺攤檔謀生。丁形容昔日情況更誇張,每逢早上馬路都擠得水洩不通。市政局從街道管理着手,將攤檔轉移到現時的涌美老屋村,形成小墟市,亦形成今日的營理模式。
青衣長大的葵青區議員黃俊達憶述,20年前該區連車路都放滿攤檔,目前情況已改善。他指涌美報紙檔以外範圍屬公共空間,靠商戶自律把貨品放到自己檔前,「做生意可能大家明白,街城街里都明嘅時候,就大家讓一步。」
村內墟市文化已有數十年歷史,黃表示理解,但強調需解決,「街市都現代化緊啦,會唔會做返啲改善工程令環境更加好?」丁則認為涌美市集營運模式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亦是商戶協調結果,建議若政府要改變政策,需審視過往歷史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