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誌●我的美麗日記

詠物誌●我的美麗日記

進戲院看紀錄片《夜遊羅浮宮:達文西傳奇500年》,無非為重溫這個籌備了10年的經典展覽。今年1月中有幸到巴黎觀展,回港後不久便爆發疫症,羅浮宮閉館,世界自我隔離,據聞如今重開仍然一票難求。

達文西最吸引我的除了畫作,更甚的是他一千多本筆記簿(zibaldone)。

現代人懶寫字 手的能力在退化

這位又是藝術家又是發明家的全才,1480年剛到米蘭不久,便開始頻密地寫筆記,用獸皮或羊皮紙裝訂的小冊子繫在腰間,如劍客不離身的劍,一直寫了一輩子。狂想下的機械裝置他畫下來;念念的畫作概念他手繪草稿;人體或動物肌理他在紙上解剖;舞台服飾、創意台詞他也記下。因為當時紙貴,他會用盡所有頁面,連邊緣和角落也不放過,細緻的地質圖旁邊有待辦事項、人像塗鴉原本留白的位置又亂入了支出記錄,連最早的童年回憶:有關躺在搖籃裏被鳶伸尾巴進嘴裏,也深刻的記存於紙上。

塞得滿滿的筆記本,看似隨機與雜亂無章,其實都是激發他想像力的助燃劑。達文西的筆記不是Saint Augustine的《懺悔錄》(Confessions),而是人類無限慾望與好奇心的物證。

21世紀5G年代,誰還會寫日記?字都懶得手寫,溝通錄段語音就算,學蔣勳老師話齋:「在快速、急、粗糙的文明淪喪年代,手的能力退化,也是心的退化。」

那晚,在我和幾位好友組成的「史勿心俱樂部」(有機會介紹番,大家先見字會意)即興聚會,來了一位新同好,這位Patrick Ng君竟然手拿着一本厚如磚頭、滿有歲月痕迹的真皮Traveller’s notebook(TN),我瞳孔放大了七七四十九倍。

憑這信物,我恍然大悟,他就是LOG-ON 文具產品資深買手,十多年來導我染上文具癮的「大毒梟」。原來,這位病毒入血的文具控的癖好源自家庭。「爸爸從事中國字畫買賣,自小我們便接觸文房四寶,令我一直對美術、設計和文具感興趣。」

大學念哲學的他最初任職city’super數據分析,研發會員和採購等系統,其後公司香港文具部採購的同事調任台灣,他毛遂自薦的加盟採購工作,自此周遊列國投身採購生涯,幸福地受薪到處購物。

筆記簿陪Patrick上天下海,誕生背後蘊藏一個泰日、粗幼合作的故事。

泰日聯乘 員工創作筆記簿成經典

大概是18年前吧,他到日本採購,一家日本文具公司進行內部比賽,員工創作的文具票選最高得票者,可以將設計推出市場生產。一位小夥子跟泰國的皮公司合作,用粗糙的真皮配上最幼細的日本書寫紙,創作了一本Traveller’s筆記簿。「那天我們國際買手也有機會進入一個秘密房間投票,每人三票,我投了筆記簿兩票。他贏了,筆記簿真的開始生產,我從sample便開始用,不斷給意見他們,這TN一直用到今天。」

Patrick還發明了管理繁忙行程的時間管理體系統Chronodex,還會與筆記簿粉絲分享資訊甚至相約聚會,他也是第一個舉辦moleskine筆記簿展覽的人。那晚他大方的讓我們觀賞他18年來的累積浮想聯翩,筆記簿有他手製的掛飾和筆套、多年來旅程中的感悟、水彩畫作、城市觀察,他甚至手製了一個橡皮圖章,上面刻着他的誠實心聲:「生了一場文具重病,難以痊癒。」

達文西1508年為手稿寫下序言:「求知慾是人之為人的本能。」這也是文具達人Patrick已把筆記簿推崇為一種生活方式。頁頁填滿想像碎片的紙張,承載記憶、記錄成長。

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