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前晚公佈人民銀行積極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改工作,現希望徵求意見,其中「人民幣」章節提到規定以實物形式和數字形式發放人民幣,官方首次欲為數字貨幣提供法律依據。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向本報分析,人民幣數字化長遠或可避過美國利用Swift系統的經濟制裁,有利以人民幣結算。
今次徵求意見分為九章,包括組織機構、人民幣、監督管理職責及法律等。職責就表明由國務院及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在「人民幣」章節,除了表明要為數字貨幣提供法律依據,亦明確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製作、發售代幣票券和數字代幣。
徐家健指出,人民幣數字化對中國最大好處是「控制到貨幣流通」,知道金錢的流向,有助監控及打擊洗黑錢。資金的流向亦會成為大數據,有助官方精準扶貧及推動政策。長遠來說,中國亦可能與一帶一路或周邊國家簽下雙邊協議,推廣中國數字貨幣到其他國家的兌換。他舉例,伊朗被美國用Swift系統制裁,但中國可以與伊朗透過數字貨幣兌換,繞過Swift系統,避過制裁,若推行成功有助人民幣結算及國際化。不過,他指出數字貨幣的最大問題是私隱,中國既可監控資金,亦同樣能夠做到凍結資金,中國亦有權凍結一些國內政敵或異見人士,進一步打壓人權。
人民網/《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