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泰航空裁減8,500職位後,進一步脅迫倖存員工接受廉價合約,僱員下月4日前須簽署大幅削薪的新合約,國泰工會明天將召開緊急會員大會收集意見。因停運而被遣散的2,500名港龍員工,亦須簽署同意書承諾日後不會作任何「有損國泰航空及旗下公司聲譽」的事。
據悉港龍遣散條款規定簽署者日後不會直接或間接地作任何有損國泰航空和旗下公司聲譽之事,包括令公司管理層和員工名聲受損。同意書變相要求員工離職後仍要維護公司形象,喪失言論自由。職工盟主席吳敏兒表示,有關條款常見於大企業裁員招數,猶如「緊箍咒」向員工施壓,迫使他們不敢公開在職期間的不公平待遇,條款特別針對工會代表。國泰近日處於輿論風眼「形象都崩壞晒」,欲以財困為裁員理由「帶風向」,淡化負面印象。吳指條款雖常見,但甚少有公司嚴格執行,惟憂慮國泰大裁員涉數千人,或會向敢言員工開刀。
國泰方面,空服員工會前日與資方談判無果,決定明天召開緊急會員大會,交代與管理層會面內容,並解釋新合約條款;據悉屆時亦會收集會員對進一步行動的意見。
大裁員後一度失蹤的勞福局長羅致光昨回應事件,形容國泰大裁員令人不愉快,但指出勞資雙方聘用權力一向不對等,政府只能夠盡量爭取平衡,反問若企業不再做生意又何來有僱傭合約,呼籲勞資雙方要有商量。羅又聲稱自己是「間接被知會」國泰裁員一事,指裁員是商業決定。吳敏兒不認同羅的言論,「政府唔會冇角色,咁大數量裁員,管理層一定有同政府講,呢個係帶來整個勞動市埸動盪」。吳指疫情下國泰收入不比以前,但貨運量有增加,未至於要裁員,明顯為大灣區航空鋪路,「cut(停運)港龍釋放航權」。
她又批評國泰要求員工簽不平等新合約,且表明拒與工會討論,「破壞工會整體性,一間咁大嘅機構都咁做,對工會打擊係史無前例咁大。政府畀200幾億翹埋雙手唔理,一句商業決定,係極之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