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崩壞:父傳子假選舉掌權到80歲 港協王國要連根拔

體壇崩壞:父傳子假選舉掌權到80歲 
港協王國要連根拔

2014年,兩屆奧運代表何劍暉參選港協暨奧委會(港協)副會長一職,最後失敗而回,揭示這個體壇龍頭超越半世紀的「小圈子」選舉猶如銅牆鐵壁,六年過去,輪到審計署出手,重提港協管治問題,今年12月迎來新一屆選舉,8位副會長有4人要重選,年屆69歲的足總主席貝鈞奇肯定棄選,曾有份投票的前網球總會會長周小龍坦言,港協70年不變的人事陋習如高齡化、任期長及「圍威喂」選舉,是時候要「從頭連根拔起」。

記者/攝影:徐嘉華、洪量丰

■霍震霆(左)長子霍啟剛(右)於2009年當選副秘書長,被指是拜港協搬龍門所得。資料圖片

現年78歲的港協副會長(VP)劉掌珠,是管治班底(見附表1)在位年期最長一人,從1996年由已故前任港協會長沙理士推薦入局,一做就24年,她任保齡球總會主席更長達34年,問她會否因在位過久欠缺衝勁,這位前香港保齡球代表說:「我都差不多80歲,仍然做得很好,只要我覺得做的事是有意義,就不會覺得累,是否做久了就一定走樣,這因人而異,加上現代人的體能及心態,都不會被年齡框死,政府近年都將退休年齡推遲。」

被視為香港體壇龍頭的港協,從1951年成立以來,一直在選舉上都相安無事,每2年1次的義務委員選舉,每次都是等拍掌通過,不是順利連任,就是爸爸夠年齡退役,由兒子接棒,直到2014年何劍暉由香港划艇總會提名參選VP一職,港協的「小圈子」、「父傳子」、「高齡管理層」現象一再成為傳媒焦點。

何劍暉選VP不敵「傳統」

回帶到2014年3月的選舉,當時51歲、曾代表獨木舟及划艇2戰奧運的何劍暉,自宣佈參選那一天便成傳媒焦點,這可是港協從1951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出現差額競選,連她在內有9人競逐8個VP位;當時,有三位超高齡VP不得不退,他們全部年屆8、90歲,包括湯恩佳、胡法光及王華生,最後湯恩佳兒子、羽總主席湯徫掄及胡法光兒子、單車總會名譽會長胡曉明順利當選,王華生空缺由當時已年屆63歲的現任足總主席貝鈞奇接替(見附表1),其餘五個VP順利連任,阿暉在58票中僅得20票落選。

這種「長做長有」、「父傳子」的世襲習性不只出現在這一屆,早於前任港協會長沙理士已開始,今年3月辭世、享年100歲的他,其會長位置由1967做到1998年,足足31年。「父傳子」的例子更多,VP王華生兒子王敏超於1992年已是港協副秘書長,4年前接替彭冲當秘書長,在港協接近30年;14年前,乒總主席余國樑亦繼承父親余潤興任VP至今,管理層最年輕的霍啟剛也擺脫不了「世襲」上位,2009年被揭發未夠班但港協「搬龍門」下協助他當選副秘書,4年前更取代當時78歲的許晉奎坐上VP位。

當年被視為「陪跑」的何劍暉沒背景、沒關係,落選是意料中事,當時她說過兩年後會捲土重來,但沒實現,反而於2018年競逐港協副秘書長職位,得票比在任多年的梁美莉多兩票而勝出,問她為何放棄競選VP,她表示:「我不會再選VP了,因為副秘書這個位置更實幹,更能幫到運動員;進去才知奧委會是好大一盤『嘢』,由小去改是可以的,但不可以期望好快有進展,最重要大家肯接納各方意見。」包括何劍暉在內有三位副秘書長,主要分擔秘書長王敏超日常事務。

■何劍暉認為要改革港協暨奧委會,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連任」成改革最大敵人

2014這一年,港協參照國際奧委會(IOC)修章,各義務委員的退休年齡由原本80歲改為70歲,由那一任開始(2014年前在任的,退休年齡仍舊是80歲,包括會長霍震霆、VP劉掌珠、郭志樑、余國樑及施文信、秘書王敏超及司庫黃良威),任期亦不能連任超過3屆即12年,以69歲的貝鈞奇為例,他是2014年當選VP,必須要在70歲或之前退位,本報向他查詢,他已表明不會參選12月新一屆選舉。會否有「新血」入局,令人期待,但前香港網球總會會長周小龍,卻不抱太大希望。

現年56歲的Chickeeduck行政總裁周小龍,曾於2014至2015年間任網總會長,敢言敢行,為香港網壇帶來不少新氣象,當年他亦夠資格參選VP,但拒絕參加,他表示:「我當然不會去選,他們是『私人俱樂部』。」

「所有選舉,所有做公職的最大敵人是想着『連任』,你一有這想法,就不會在任內做到你最好的。」周小龍2012年開始積極參與香港網球發展工作,包括當過兩年網總會長,他續稱:「我入網總時,沒有初級組國際賽,到我離開,香港已有10多個國際賽,我做網總會長的心態,是給自己四年時間去做到最好,然後離任,希望接棒的做得更好,而不是眷戀那張『名片』,告訴別人我是港協的甚麼頭銜,人們會問你真正做過些甚麼。」

少於半數屬會有提名權

港協的14名義務委員選舉,包括會長1名、副會長8名、秘書長1名、副秘書長3名以及司庫1名,原本每兩年一任,但經2014年修章後,由2018年那屆開始四年一任,為免人事大變,採「交錯換任」方式,以八位VP為例,4人任期至2022年,4人任期2年至今年12月,經協商後,四位重選的VP包括貝鈞奇、余國樑、胡曉明及霍啟剛、兩位重選的副秘書是何劍暉及楊祖賜;一如以往,只有35個「正式屬會會員」(見附表2)符合提名旗下會員參選,每個會各兩票,還有3票來自2位「正式個人會員」及1位「IOC榮譽委員」,即現有79個體育總會中,過半數以上沒提名及投票權,更甚是大部份港協管理層,每位都有一個以上總會職銜,以兄弟霍震霆及霍震寰、霍震霆兒子霍啟剛及霍啟山來說,4人起碼在20個總會有職銜,大部份有投票權,很難擺脫「小圈子」形象。

「港協選舉這『交棒』(指父傳子)動作像是接受了的文化一樣,根本不是民選,有何代表性?如何服眾呢?既然有79個體育總會,為何不開放所有總會都有選舉及投票權呢?甚至運動員、教練、球證都應有投票權,增加透明度,減低壟斷,港協管理層亦不應該在體育總會有重要崗位,這才有制衡,港協的問題所在是架構,一定要連根拔起。」

68歲的秘書長王敏超,也擺脫不了「世襲」的陰影,其父王華生曾是港協VP,對於「世襲制」,他表示:「其實父傳子好、兄傳弟好,選舉時都是看他有那些貢獻,不要次次都以『世襲』去標籤他們,現在退休年齡已提前至70歲,其實70歲仍能做很多事,而且代表港協出去開會,你沒一定的經驗,未必做得順暢。」

今年12月新屆義務委員選舉,下月才開始接受提名,霍震霆1998年接沙理士棒出任港協會長,距離舊制80歲退休還有6年,誰敢挑戰這個高高在上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