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知泯滅、真相淪亡的世界中,常聞兩句狡辯:「各人有自己的良知」、「真相各人有自己的解讀」。
平凡百姓說這些話的,不一定是壞,多數是懶,習慣疏於思考,說一句「每個人有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立即關閉腦袋,也自以為聰敏黠慧。
《鏗鏘集》播出〈袁氏這一家〉,記「愛國愛港建制派」容海恩與「中間派」袁彌昌結婚生子,與「激進民主派」袁彌明及「黃到金」的爸爸袁弓夷一家人相處的故事。袁彌明談到決裂點在7.21事件,仍站在政權一方就是是非不分,沒有良知;阿嫂容海恩認為說法「嘥氣」、「我夠覺得你良知係錯,各人有自己的良知」。
紀錄片中見到袁家兩位孫女,倒想起,容海恩如何教女?
「良知」可理解為辨別對錯的基本價值觀,很多人會說,良知沒有標準,其實我們可以做一個思想實驗,找尋共通點:有什麼道德規範,是世上每一個族群都會用來教導孩子,幾近沒有例外?
這些良知,沒有「各有各」,例如「唔好打人」。相信世上每個民族都會教導孩子「不要郁手打交」,不會諄諄善誘「殺無赦」,很難想像容海恩會教女兒「睇唔順眼的人,嗱起碌棍毆佢啦!」,「良知」的意義也許紛亂,但總有一些共識。
又例如,我們會教導孩子,要保護身邊弱小,保護弟妹,若遇到襲擊、遭人侵犯,要高聲叫「唔好」,懂得保護自己;很難相信容海恩會教導孩子「如果在元朗站畀人毆左邊身,就要乖乖站好,畀人毆埋右邊身」。
我們也會教孩子「唔好講大話」、「做錯事要認」,不會教孩子「其實呢,呢個世界對錯難分,是非題的答案,全部呃你㗎!」
我們不會輕言自己掌握真相真理,但要努力蒐集資料,嘗試接近真相;相反,有錢有權有勢的人理虧辭窮時,最愛說「各有各的真相」,繼而扭曲事實,試圖重寫歷史,主宰「真相」;如果你相信「沒有真相只有詮釋」,最後就是有權勢的人聲音最大,天花亂墜,謊言說一萬次,就變成他們掌握的「真相」。
「極權統治的最佳臣民,不是忠誠的納粹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而是那些事實與虛構不分、真偽不辨的人」漢娜.鄂蘭說的。
〈袁氏這一家〉還有一處小彩蛋。家公袁弓夷談到容海恩父母是否共產黨員時,容海恩甚為憤怒。奇怪,內地有識之士履歷上總會光明磊落填上自己的「政治面貌」,獨在香港,共產黨員總在地下偷偷摸摸。形象低劣,有時不怪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