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因為質疑特區政府推行的全民檢測,被林鄭月娥批評「所謂專家、醫生和一些人抹黑計劃」,然後何栢良在電台的每日訪問環節就暫停了。近日疫氣捲土重來,何栢良復出,論調似乎大變。
十月廿二日,何栢良在商台節目表示,香港應與疫情穩定的國家如新西蘭、澳洲等,設立特別旅遊通道,亦該盡快落實「健康碼」,方便與大陸通關,以助本港經濟復甦。何栢良作為傳染病專家,提供抗疫意見,一向深得香港市民敬重,今天何必要蹚渾水,扮演所謂經濟專家呢?
何栢良提倡「健康碼」,不智之處有二。第一是損害自己的名聲。香港早在上屆特首的英明領導下,掉進習近平講過的「塔西佗陷阱」,即是說:一旦政府不受歡迎,失去公信力,它的一切施政,無論原意是好是壞,大眾都會認定是壞。何醫生,你把名聲押注在「健康鹿」上,不會令香港人對那隻「鹿」改觀,只會令香港人對你失望,何必呢?
第二是僭越自己的專業。經濟學家預測經濟,準確率也可能不比擲毫高多少,何況是醫生談經濟?靠「健康碼」引進大陸遊客,到底會振興經濟,抑或輸入武肺,恐怕言之過早。不過我們可參考深圳的實況。羅湖商業城商舖成片倒閉,至今仍十室九空,門可羅雀,而何栢良卻沒有告訴你,深圳正是中國首個推出「健康碼」的城市。也許很多人都有「忠臣情意結」,覺得自己理應做些什麼「救國救港」,其實大錯特錯。對這類「忠臣」,我推薦看看戰國思想家慎子這段話:「忠未足以救亂代,而適足以重非……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過職,而職不得過官……人務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業,和順以事其上,如此則至治已。」慎子談什麼「明主」,當然太理想化,但「忠不得過職,職不得過官」原則卻是對的,即不要在自己職責權力外的範疇「盡忠」。
法官做法官的事,醫生做醫生的事,人務其治,官敬其業,無需刻意表忠去迎合誰,國家就會大治。唔啱聽?燒咗本《慎子》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