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該驕傲 - 畢明

台灣應該驕傲 - 畢明

兩座大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太行、王屋二山,愚公為誰移?

列子筆下的「愚公者,年且九十」,90歲的人不可能是為自己"move mountains",希望工程是為子孫後代而幹的。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是一份無私,一種給予,付出精力心血,成就自己有生之年不能享見的成果。台灣有這樣的人──Weightstone威石東酒莊的創辦人楊文彬先生。

他要做出令台灣人驕傲的葡萄酒。5年前,和誰談葡萄酒,說「台灣的葡萄酒」,可以肯定,得到的反應必然是臉上面很大的一個「吓?」Wine,台灣?就算時至兩年前,2018年,威石東被世界金融雜誌《World Finance》,選為全球「最佳新創酒莊」Top 13,到蔡英文總統出訪,也以威石東的酒作為外交贈禮,也見不得幾多人會因為葡萄酒想到台灣。

「台灣農民勤勞、聰明。他們了解也深愛這片土地和作物。我們要努力做出高品質的葡萄酒,才能不負他們,讓他們能為自己努力的結晶感到驕傲。」楊先生說。

早前曾介紹過Weightstone Blanc de Blanc 2016氣泡酒,說過威石東的故事,當時用了《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形容。做人秉正善良,難如登山,踏實而上,步步費力;堅持做美善的事,同樣難如移山。

由2010年創立,至今十年。最初先費經年勘察求索,才終於找到山巒黛綠寧靜致遠的埔里山谷興建威石東酒莊。之後耗年月養土、治石、整平、排水,請15位來自Napa Valley的專業葡萄園開發隊,與本地專才合作,未釀酒,先做好根基工作,都是未見風景先下苦功的吃力不討好工作,「從善如登」。

最近我才知道,原來楊先生甚至未能見證酒莊在2018年得到國際肯定,已於2016年過身了。忽然知道有了癌病,進醫院一個月便離世了。

一條網上短片,訪問了Weightstone現在的酒莊執行長楊仁亞,女兒已決意繼續替爸爸接棒追夢,既佩服又感動。原來,她也像所有人一樣,曾對父親的登山大志、移山決心,把台灣葡萄酒放入世界地圖的夢,視為瘋狂。後經過深入認識、細心學習台灣的葡萄種植歷史、風土和本土品種,她發現了唯獨台灣泥土風光,才栽種得出的香味馥芳。她放下了質疑和無知,明白了爸爸的願景和視野,不在短期收穫,他看的不是5年10年,是60年、100年後的成果回報,他要為台灣開山種樹,讓後人路闊乘涼。

爸爸是種植信念和希望的人,楊仁亞則滿臉是真誠,掩不住的固執(遺傳的擇善固執吧),親力親為的認真、勤懇和熱誠,叫我相信這個台灣葡萄園只可能越做越好。收割時份,鏡頭下裝載葡萄的籃子都那麼乾淨,葡萄園長說,籃子骯髒她會罵人,就知她是如何做事的人。(我想跟她一起下田收割)

喝着Weightstone BOBO 001 Pét-Nat自然氣泡酒,心中是這兩父女的故事,又想到我爸爸,初中時叫我要讀讀鹿橋的《未央歌》,說趁年輕時看最好。頗厚又不時尚的書,我又聽佢點讀了,書中說的「就是失敗和錯的事也要人來做」,我從中二記到現在,大概影響了我從事創作時不怕錯夠膽死的豪氣干雲,撞板罷就,最多學錯修正再來。

BOBO,是模仿冒泡的發酵聲,001限量製造才820瓶,量少,因為要釀得好易錯、又難。不像釀造香檳,第一次發酵未完成它已入瓶,要在瓶內完成發酵,得技術高,經驗深才成。用上像汽水啤酒的瓶蓋,開瓶時,氣泡洩出「時時」作響,不像氣泡酒「卟」的一聲,非常過癮。

像石榴紅似夕陽的橙霞色,升起斜陽裏氣魄更壯的泡,散一陣啤酒花的甘香,真獨特!是酒莊的自然酒實驗,Pét-Nat者Pétillant Naturel(naturally sparkling),以méthode ancestrale方法釀造,不額外添糖或酵母,只靠葡萄的天然糖份發酵,純粹,自然,人為干預減至最低,保留葡萄真個性。每一口,都是紅莓、士多啤梨的活潑,還有台灣蓮霧的爽甜真樸。

子孫都願意背負先人的山嗎?可以像原罪一樣的他山,太重,但楊仁亞自願把爸爸的山,變成自己的山。說到自己「不成囝仔」(不成才),洋蔥來了。出於一份對爸的深愛和承諾吧。

威石東的故事,叫我想起連金庸也深表佩服,希望跟他請教的台灣歷史學家杜正勝說過:「對於前人,你要有所愛;對於當代,你要有所增;對於後世,你要有所予」。

反觀香港,卻是一街「收成期」,誓在有生之年拚老命收割,把孩子的未來也閹割收割,非常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