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崩壞:掌控資源無人敢出面抗爭 政府放任港協「獨立」

體壇崩壞:掌控資源無人敢出面抗爭 
政府放任港協「獨立」

審計報告揭發港協暨奧委會(港協)管治問題,體壇不公再引公眾目光,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於立法會帳委會聆訊上連珠炮發,他跟進體育界議題多時,直指審計報告僅揭示體壇問題的冰山一角,他痛批體壇缺乏權力制衡,管治「圍威喂」,根本就是一個獨立王國,被一些體壇有影響力的大哥大姐壟斷。說到底,他認為腐敗源於政局黑暗,覆巢之下難有完卵,政府放任致利益集團肆無忌憚。前體院院長鍾伯光博士同意政府須積極監察公帑運用,建議港協與奧委會分家,互不從屬,相互制衡才是改革出路。

記者/攝影:洪量丰、徐嘉華

4月公佈的審計報告揭露港協管治不善,其中亞運選拔和部份委員會從未開會的問題最惹人關注,經歷四次帳委會聆訊,立法會報告直斥港協選拔制度「不可接受」,議員亦指港協代表如秘書長王敏超等前後矛盾不可靠。報告既已出爐,但又能否還體壇公道,逼令港協改革?林卓廷認為報告力量有限,「長久以來運動員、教練都有好多冤屈,指出了體育界入面很多黑幕,這次審計報告只屬冰山一角。」

大會以權謀私搶精英

本港體壇素被咎病為「獨立王國」,不少體育總會如家族經營,權力牢牢掌控於坐擁高位者的手中,濫權不公、黑箱作業事件時有發生,本來負責撥款資助的政府理應積極監察,惟當局每每表示「不干預體育」,自2014至2015年度起,民政局提供予港協暨奧委會(包括管理公司在內)的經常資助一直維持在每年約2,000萬元,到2020至2021年度起,更大幅增加至4,000萬元。林卓廷批政府放任包庇,對體育界不公義情況「隻眼開隻眼閉」,「這關係納稅人的錢,有甚麼可能說一句『獨立』就不聞不問,造成今日這樣的局面就是政府。」

一般市民眼中體育或僅「文娛康樂」,但體壇實際影響遠超賽場競技,其一影響為「錢」,「 很多時見到大會吃掉細會精英,你不轉會我就封殺你的資源、訓練、以致出賽資格,這是體育界公開的秘密,令競爭越來越不公平,大會能派運動員去大型賽事取得好成績,日後拿政府場地方面一定有優先權。」以公眾泳池泳線分配為例,申訴專員公署7月曾發表調查報告,批評康文署制度有漏洞,體育總會分配泳線機制不公,又揭發有泳會以「非牟利」為名租線賺錢。林卓廷形容體育為「穩賺生意」,在位者極易濫用權力謀取私利,利益之爭無可避免延伸至選拔等範疇,「總之誰有權力就有影響力去分配各種資源,從中牟利易如反掌。」

■申訴專員公署7月曾批評體育總會分配泳線機制不公。資料圖片

■立法會帳委會發表報告明文「強烈促請」港協暨奧委會檢討現行遴選制度。資料圖片

多建制派長裙帶歪風

金錢以外,體育界的政壇影響力不容忽視,立法會功能組別有體育界選民,體育小組於上屆特首選戰又手握15票,林卓廷不滿制度缺乏制衡,助長裙帶關係歪風,「體育界好多建制派,全部『圍威喂』,根本是利益共同體,全部自己人維護利益,看得多真的『好火滾』。」

體壇崩壞,在位者濫權固然有責,但林卓廷認為業界噤若寒蟬,某程度無異於附和腐敗制度,他透露聆訊期間收到不少匿名「爆料」,惟當事人指包袱太大,悉數不敢公開指斥不公,「就只懂向我申訴,但申訴完也沒意思,給我資料又說不可以披露身份,退役的又怕影響師傅師弟妹,這麼多害怕你就別找我,回家看TVB吧,找我幹嗎?大家省時。要不抗爭,要不就退讓,退讓就不要出聲。」

林卓廷嘆只申訴冇用

學界及體育界俱有提出港協改革方案,立法會帳委會將每半年檢視港協跟進報告情況,港協亦承諾改善,但林卓廷對此不感樂觀,「我們要有制度上與文化上的制衡,有沒有人敢出聲?有沒有人敢說這是不公?有沒有人敢去打破既得利益?不是只懂說怎樣畫個架構表,這些他們現行都有服務承諾、有約章。」

歸根究柢,林卓廷認為政府只要一天不問責,體壇不公制度就難有改變,「(對體壇未來)悲觀,香港都悲觀,香港都這樣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