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國泰棄港龍 風險不小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國泰棄港龍 風險不小 - 曾淵滄

國泰(293)大裁員,但是問題仍未解決,國泰解僱24%的人員,但是,目前國泰營業額下跌的比例是24%的好幾倍,如何撐得住?因此,國泰股價也反映了市場的失望。與其他航空公司比較,國泰裁員算是相當遲,這可以說是溫情的展現,但也可以說是舉棋不定。算來算去,國泰再度大裁員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國泰關掉整家港龍,風險不小,國泰不一定能取回目前港龍所有的航權,如果因此而失去部份航權,可能得不償失。

除了裁員,國泰也需要集資,可惜,國泰目前的大股東不想拿錢出來,香港特區政府的注資主要是貸款,不是資本的投入。近期,真正大規模集資的是新加坡航空,新航大規模供股及發行零息可換股票據,由新航原本的最大股東淡馬錫包銷,這才是真正的集資,要撐下去,不能不集資。

近兩個星期,內銀股表現得很好,也成了支持恒指反覆向上的動力。

多數的內銀股股價是在約兩個星期前才見底,之後迅速回升,回升初期,投資者依然不敢肯定這是見底回升或只是反彈。是的,過去很長的日子,多隻內銀股反覆下跌,每一次的反彈結束之後,跌得更低,無數想撈底的人都虧了。

因此,我們也只能期望這一次不是短期反彈,而是見底回升,內銀股也的確跌得太久,有見底回升的條件了。其中郵儲銀行(1658)股價已經從近期低位反彈3成。而四大內銀股中,反彈力最強的是建行(939)、工行(1398)。

見底回升的最主要理由是內地疫情受控,使到內銀之前所面對的壞賬減少。當然,也不是全部內銀股都是近期才見底,招行(3968)算是一個異數,過去幾年,股價表現得非常好,連連創新高。

曾淵滄

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