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登場 專家授攻略 iBond宜認購三手

今起登場 專家授攻略 
iBond宜認購三手

【本報訊】2020年通脹掛鈎債券(iBond)今日起正式認購,入場費每手1萬元,目標發行額100億元,當局會視乎市場反應酌情考慮提高至最多150億元。即使今次iBond認購期撞正巨無霸螞蟻集團招股,市場人士表示認購策略不變,建議小注認購,博派2至3手。

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今日正式開賣,債券年期3年,每6個月派息一次,按平均通脹水平計算息率,「保底息率」則為2厘,較以往僅得1厘吸引。若屆時有150萬人認購,可做到一人一手;若申請數目超過150萬人,則抽籤作決定;若申請人數少於150萬人,而申請總額多過150億元(即有人認購多於1手)的話,就會按循環派發方式分配,與一般新股配發方式有異。

■招銀國際研究部策略師蘇沛豐表示,iBond是一款無風險的投資產品。

首掛見106元先獲利

參考過去iBond認購情況,除首兩年認購人數較少外,其餘幾次都有大約50萬人申購,一般可獲分配2至3手。招銀國際研究部策略師蘇沛豐表示,iBond是一款穩賺、無風險的投資產品,建議小注認購,「唔會分得好多,估計最多獲派3手」。至於長揸抑或首日沽貨獲利?蘇沛豐指要視乎首日上市表現,「如果首掛有106蚊,已相當於持貨3年的保證利息,沽貨獲利都係合理做法」。

歷年iBond利息總收入介乎617元至1,358元不等,2011年至2013年發行的iBond總利息收入均有逾千元,但近年通脹率驟降,iBond利息收入也隨之減少,對上一批、2016年發行的iBond累計可收息617元,是歷年最少。假設持有2020年iBond至到期,每年最低派2厘計,利息收入則至少有600元。

下月12日才公佈結果

iBond認購期由今日上午9時起至11月5日下午2時,下月12日公佈配售結果,預定發行日及上市日分別是11月16日及11月17日。申請人可透過配售銀行、香港結算公司或證券經紀認購債券,每人只可提出1次申請。現時絕大部份銀行及券商已推出「十免」優惠。

值得留意的是,iBond和螞蟻集團認購期重叠,但兩者風險不同,分析估計未必會分薄客源。中國通海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阮子曦表示,如果只有一注錢,就要視乎個人風險取向決定,畢竟螞蟻集團會受市場風險影響,而iBond則零風險,「美國大選邊個跑出、點票上有乜爭議,iBond都係跟通脹派息」。

另外,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表示,在目前低息環境下,對於追求穩健收益及想作分散投資的客戶,iBond具有一定吸引力,銀行今年新增手機銀行認購渠道,預計透過電子渠道認購iBond的佔比會較以往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