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專科門診:「余小姐,轉了打針後,你的頭痛可有改善?」
「好了很多,最近已再沒發作,實在感恩。BTW,我察覺針藥的包裝標示着兩個名稱,除了大大隻的商標Aimovig,下面還寫着甚麼Eren……」
「是Erenumab,Aimovig乃藥廠及分銷沿用的商品名(Trade name),Erenumab則為藥品的學名或通用名稱(Generic name),醫生及醫學文獻一般會摘引後者。」
「你們這些所謂醫生最愛故作高深,口語化的商品名不用,偏要蹺口巉手的學名。」
「Erenumab以外,新一代預防偏頭痛的藥物還有Fremanezumab、Galcanezumab等,它們商品名分別為Ajovy和Emgality。」
「原來醫生用學名是為了容易記,以此推斷,但凡『-mab』結尾也是治偏頭痛的。」
「非也,『-mab』尾標代表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系的藥物(按:通用名稱很多時也包含藥物分類的端倪,譬如尾標『-nib』的多為標靶藥、『-lol』β 受體阻斷劑、『-prazole』PPI 類胃藥,其他例子還有『-pril』、『-sartan』、『-xaban』、『-vastatin』等等)。各類單株抗體其實有十分廣泛的醫學用途,好像治療不同的免疫病、腫瘤,甚至哮喘、高膽固醇、骨質疏鬆和偏頭痛等。」
「照你所講,單單通用名稱已很清楚,何必多此一舉加個商品名?」
「某些藥物雖有同一通用名稱,但廠方會以商品名稱區分其用途,例如同是單株抗體Alemtuzumab,以Lemtrada註冊是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叫Campath的過去則用於白血病,當然,兩者價錢有很大分別。」
「Doctor,你搞到我好亂呀!」
「沒有最亂,只有更亂。比方說,用作治療肌張力障礙症的肉毒素(Botulinum toxin),公院便有三種配方,分別是OnabotulinumtoxinA的Botox(前為通用名稱,後為商品名,下同)、AbobotulinumtoxinA的Dysport、及IncobotulinumtoxinA的Xeomin。」
「咦,其中一個藥名有點可疑喎。」`
「余小姐諗多咗喇,上述皆來自歐美(按:市面還有蘭州及南韓產的已註冊肉毒素),再者,公院的肉毒素也是用來治病的,但廠商能以不同註冊名稱改變其法定用途,好像將Botox和Dysport易名Vistabel及Reloxin,便能升格成用於醫學美容的高檔品了。」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